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轮辐盖轸,皆 有 职 乎 车 而 轼 独 若 无 所 为 者 虽 然 去 轼 则 吾 未 见 其 为 完 车 也 轼 乎 吾 惧 汝 之 不 外 饰 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北宋·苏洵《名二子说》)
2.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字 ;苏辙,字 。(2分)
3.苏洵给两个儿子取名“轼”、“辙”,分别有什么用意?(2分)
网友回答
(答案→)
解析:1.此题是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题时应注意把握句子中的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之”“也”“矣”“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另外还要注意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往往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要引起注意。做题时还要“瞻前顾后”,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前提是熟练记忆文学家的字、号、朝代、作品等。
考点:识记文化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归纳要点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段含义的前提下,在准确理词义、句意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行归纳和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