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认为,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而有的人则轻于

发布时间:2020-07-11 00:02:23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而有的人则轻于鸿毛,是因为他们的追求不同。












B.文章中列举了西伯和淮阴侯等人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无论什么人都有可能受侮辱而死。











C.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孔子、屈原等人的材料,表明自己之所以苟且偷生,只是希望像他们一样,能够忍辱负重,有所作为。











D.作者认为自己受到宫刑,玷污辱没了先人,也为乡里所耻笑,又不能引退隐居,只能在世上隐忍苟活,实在难以完成“推贤进士”的重任。

网友回答

B解析B项“无论什么人都有可能受侮辱而死”属于无中生有,列举事例意在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