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南郡公玄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或行陈不整,麇兔腾逸,参佐...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21:57:4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桓南郡公玄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或行陈不整,麇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常自带绛绵绳,箸①腰中。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②也。”玄无语,去,自此小差③。【注】①箸:穿着,附着;②芒:(麻绳上的)芒刺;③小差(chài):略好一些。1.解释上文中的加线词(4分)(1)为(        )     (2)去(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行走路线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B.如果行走路线不整齐,獐兔奔腾跳跃,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C.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D.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奔腾跳跃,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3.桓道恭“常自带绛绵绳”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从文中看,桓道恭是一个              、              的人。(3分) 

网友回答

1.(1)做(2分)      (2)离开(2分)2.C3.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4.敢于进言,善于进言
【解析】1.试题分析:“何为”的意思即“做什么”,“为”是“做”的意思。“去”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固定的,要进行积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行” “逸”等。“行”在文言文中指“军队”。“逸”是“逃跑”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并结合语境判断一下是否正确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3.试题分析:“用原文回答”是审题的要点,在原文中从前向后寻找,关键语句是“玄问此何为,答曰”由此可知,“答曰”后面的句子即是原因。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里面切题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做答。当然要求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词语)回答。4.试题分析:寻找范围是正确答题的保障,答案应在选文后半部分寻找,理解后半部分,即“当时是贼曹的参军,敢于说直话。他常常自带深红色的棉绳,系在腰间。桓玄问带这绳子干什么,桓道恭说:“您打猎喜欢捆绑人,(我)总要被捆绑的,(我的)手不能忍受(麻绳上的)芒刺,(所以自带棉绳)。”由此可知,桓道恭是一个敢于进谏、并且善于进谏的人。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点评: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侧面描写等加以推断。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