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远处的青山 高尔斯华绥 ①仅仅是在这刚刚过去的三个月里.在一个

发布时间:2021-02-22 07:59:2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远处的青山

高尔斯华绥

  ①仅仅是在这刚刚过去的三个月里(但已恍同隔世),在一个充满痛苦的日子——德国发动它最后一次总攻后的那个星期天,我还登上过这座青山!那正是个阳光和煦的美好天气,南坡上的野茴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我俯身草上,暖着面颊,一边因为那新的恐怖而寻找安慰。这进攻发生在连续四年的战祸之后,益发显得酷烈。

  ②“但愿这一切快些结束吧!”我自言自语道,“那时我就又能到这里来,到一切我熟悉的可爱的地方来,而不致这么伤神揪心,不致随着我的表针的每下滴答,就又有一批生灵惨遭涂炭。啊,但愿我又能——难道这事便永无完结了吗?”

  ③现在总算有了完结,于是我又一次登上了这座青山,头顶上沐浴着十二月的阳光,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战争继续了这么长久,我们不少人似乎已经忘记了1914年8月战争全面爆发之初的那种盛怒与惊愕之感。但是我却没有,而且永远不会。

  ④在我们一些人中——我以为在相当多的人中——这场战争主要会给他们留下这种感觉:“但愿我能找到这样一个国家,那里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我们一向所关心的那些,而是美,是自然,是彼此仁爱相待。但愿我能找到那座远处的青山!”

  ⑤和平之感在我们思想上正一天天变得愈益真实和愈益与幸福相连。此刻我已能在这座青山上为自己还能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上而感激造物主。

  ⑥天空中各种禽鸟的飞翔,海鸥、白嘴鸭以及那往来徘徊于白垩坑边的棕色小东西对我都是欣慰,它们是那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一只画眉正鸣啭在黑莓丛中;那里夜间还晨露未干。轻如羽翼的新月依然隐浮在天际;远方不时传来熟悉的声籁;而阳光正暖着我的脸颊。这一切都是多么愉快。这里见不到凶猛可怕的苍鹰飞扑而下,把那快乐的小鸟攫去。这里不再有歉疚不安的良心把我从这逸乐之中唤走。到处都是无限欢欣,完美无瑕。这时张目四望,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是只有大自然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而且那观赏大自然的人的心情也分外悠闲的时候,才能见得到的。

  ⑦在这座青山上,我对战争与和平的区别也认识得比往常更加透彻。在我们的一般生活当中,一切几乎没有发生多大改变——我们并没有领得更多的奶油或更多的汽油,战争的外衣与装备还笼罩着我们,报刊杂志上还充满着敌意仇恨,但是在精神情绪上我们确已感到了巨大差别,那久病之后逐渐死去还是逐渐恢复的巨大差别。

  ⑧整个世界的逐渐恢复——生命这株伟大的花朵慢慢重放——在人的感觉与印象上的确是再美不过的事了。我把手掌狠狠地压在草叶上面,然后把手拿开,再看那草叶慢慢直了过来,脱去它的损伤。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正是如此,而且永远如此。战争的创伤已深深侵入我们的身心,正如严霜侵入土地那样。在为了杀人流血这桩事情而在战斗、护理、宣传、文字、工事、缝纫以及计数不清的各个方面而竭尽努力的人们当中,很少人是出于对战争的真正热忱才去做的,但是,说来奇怪,这四年来写得最优美的一篇诗歌,亦即朱利安·克伦菲尔的《投入战斗!》竟是纵情讴歌战争之作!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自那第一声战斗号角之后一切男女对战争所发出的深切诅咒全都聚集起来,那些哀歌之多恐怕连笼罩地面的高空也盛装不下。

  ⑨然而美与仁爱所在的“青山”离我们还很遥远。什么时候它会更近一些?人们甚至在我所僵卧的这座青山也打过仗。根据在这里白垩与草地上的工事痕迹,这里还曾宿过士兵。战争能永远终止吗……

(有删改)

注: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著名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此篇散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1)

如何理解“远处的青山”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

“和平之感在我们思想上正一天天变得愈益真实和愈益与幸福相连。”整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这种真实感与幸福感的。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通过对“远处青山”的寻找,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情怀,使这篇文章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

B.

文章通过对各种禽鸟的描写,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感受。而鸟的自由飞翔是人类向往自由和平的象征。

C.

面对战争造成的创伤,作者对人类前途充满着深重的忧患意识,认为战争的阴影会永远笼罩着人类。

D.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将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发人深思,回味悠长。

E.

本文作者善于在对比中表达自己的感受,使这篇散文充满灵性,也包含着深刻的理性。


网友回答

答案:4.CD;
解析:

(1)

既指作者登上的那座青山,又指作者追求的美好理想。它是人类社会和平、幸福、纯美和仁爱的象征。

(2)

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幸福、纯美和仁爱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3)

①作者登上青山,显示了饱受战争创伤后的欢欣与喜悦;②对美丽宜人的青山景物的描写;③对战争与和平的区别的认识更加透彻,整个世界在慢慢地恢复。

(4)

C.“永远”应为“还会”;D.没有“写景”和“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