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艺术的沉淀和“我 的沉淀 先前.每当我看到林风眠这个名字.就想

发布时间:2021-02-22 07:59: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艺术的沉淀和“我”的沉淀

  先前,每当我看到林风眠这个名字,就想起一种闭眼迎风而立的小鸟。这个莫名其妙的联想悠远而顽固。经过岁月的淘洗,家中仍有不少林风眠画册的散页,一种发黄的16开卡纸,纸上有瓶中的花、水中的天,也有淡淡着色的仕女。我问过父亲这些画页是不是他精心保存下来的,他说不是,青年时代学艺术的他并不喜欢林风眠,而着迷于奇斯恰可夫和列宾代表的“苏派”。青年人喜欢苏派写实的魔力,喜欢它笔触和颜色的“帅”劲儿,林风眠则被艺术界冷落着。“现在呢?”我问父亲。“现在当然不一样了。”这“不一样”便是对林风眠的认可吧,或许这就是艺术和“我”沉淀的结果。

  对林风眠,我也经历了不认可到认可的过程。我常想是什么原因让我认可了林风眠。这种认可明明是在欣赏许多大师的杰作之后。我站在伦勃朗、梵高、蒙克的作品前,想到过许多中国艺术家,但还是没有林风眠。

  一次路过中国美术馆,顺便买了门票走进了“林风眠画展”。不知为什么,眼前的林风眠突然变作了另一个人。瓶中花、水中天、闭眼的小鸟都在,但却变得光彩照人起来,一时间我心在激荡,甚至超过了对伦勃朗、梵高、蒙克的感受。如果说面对这些外国大师时的激动包含着新奇感和神秘感,那么现在分明是沐浴在喜气洋洋的光与色之中,墙上的作品确实闪射着光芒。回到家中连忙找出那些泛黄的卡纸,那些印刷品竟也突然新奇起来。

  任何艺术都要被历史作些沉淀,这同时,观赏者也经历着沉淀,方能相亲相近。对艺术的认可同时也仿佛是艺术对你的认可。

  林风眠创作的盛期是五六十年代,文艺界正经历着一起起的风风火火,林先生的家门却紧闭到你“重叩其门才轻轻启开一条缝”。林先生并非一向如此,他的艺术一开始就分明希望遥领世界的回声,他甚至崇拜过法国表现派画家卢奥,创作过《人道》《痛苦》《悲哀》那样直面人生的油画巨作。我想,林先生的“关门”,大约是为着关住一个艺术家心中的一片宁静一分天真,关住那一分不受世俗干扰的感情。真正的艺术家有时要睁大双眼,从平凡中发现美,挖掘美;有时却要紧闭门户,让眼睛只盯住面前的一方白纸,这是不是林风眠的一生?林先生也曾“开门”,连最普通的几株树、几间小屋、一条小河都百看不厌,最没意思的电影他都认为“有形象,有动作,有变化,就有趣”。待到林先生关上门,门就久叩不开了。林先生确实关住了自己的那分天真,关得都有点不谙世事了。“文化大革命”那阵子批斗林先生:“这画的是什么?”“鸟。”(A)“哪有这种黑团团的鸟?”回答仍是:“鸟。”(B)引来一阵怒喝:“这些鸟全闭着眼,到底是对谁不满?”答话低沉下去了,但仍只有一个字:

  “鸟……”(C)

  那些能被历史沉淀下来的艺术,首先是靠了艺术家在变幻莫测的人类世界里的自我沉淀。而观赏者要认可这些沉淀物,也要有一个自我沉淀的过程。这过程有时候也需要你把眼睛睁大,从那些没意思的几株树、几间小屋,从那些没有意思的电影中看出点意思,乃至于发现趣味。有时也需要你关起门来,爱护自己的那一分天真,那一点真情实感。不然,你怎么会有被文学和艺术认可的可能?

  孙犁先生读了我的一篇小说后,写信述说了他阅读中感受到的愉快:“我想,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种纯净的感觉呢?我首先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我永远也不会不自量力,将我的小说与《赤壁赋》相提并论,在被历史沉淀下来的名篇面前,我只能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然而,作为读者,每一次有意识的阅读和欣赏,都是一次艺术鉴赏力的沉淀。这正是一幅瓶中之花、一幅水中之天、一幅看似其貌不扬的仕人、一幅闭眼迎风而立的小鸟越来越灿烂的原因。这个沉淀下来的你,其实正是靠了它们的造就。

(1)

第5段写到了林风眠三次均只有一个字的答话,请你揣摩林风眠每一次回答中蕴涵的对所提问题的感受,分别用两个字表述出来。

(2)

第7段中反复四次使用“一幅”这个数量性词语,在语意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3)

文末加粗的“它们”一词指代什么内容?请引用原文加以表述。

(4)

第2、3段提到伦勃朗、梵高和蒙克的作品有什么作用?(不超过30个字。)

(5)

第7段作者引用孙犁来信中的几句话意在说明什么?(不超过20个字。)

(6)

第6段提到了艺术家和观赏者相似的“自我沉淀”,观照全文,请摘引组织文中的相关词语,分两点写出“自我沉淀”的具体内容。(均不超过20个字。)

(7)

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几项是

A.

“这个莫名其妙的联想悠远而顽固”,真实地表达出了作者面对林风眠的作品所经历的尚不自觉的长期自我沉淀的过程。

B.

“墙上的作品确实闪射着光芒”,表达的是作者对林风眠作品的主观欣赏感受,而并非写实。

C.

“对艺术的认可同时也仿佛是艺术对你的认可”,准确地揭示了“艺术的沉淀”与“‘我’的沉淀”之间的辩证关系,两种“沉淀”互为依存条件。

D.

林风眠的《人道》《痛苦》《悲哀》这些早年油画是其“关门”前的创作,尚未经过其晚期作品经过的那种“沉淀”,因而是不成熟的。

E.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介绍了林风眠独特的艺术成就,传达出与林风眠作品的强烈共鸣,抒发了对林风眠艺术的深挚热爱。


网友回答

答案:7.CDE;
解析:

(1)

  答案:困惑、轻蔑、无奈。

  解析:语言反映人的心理,先生在那种时代,面对那样的人物,只能靠简单的语言反映自己的情绪,同学们应该仔细体会每一个字后面的感情。它们反映的林先生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2)

  答案:强调林风眠的每一幅作品都愈来愈灿烂。

  解析:反复使用“一幅”,目的是起强调作用,这是“反复”的修辞效果决定的。

(3)

  答案:被历史沉淀下来的名篇。

  解析:本题考查代词的使用方法,它一般指代上面的内容,具体指代什么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4)

  答案:与林风眠的作品对比,说明林风眠的作品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或:衬托、比较。)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对比的手法。用这些人的作品来同林先生的作品作对比,更好地表现林先生的作品。

(5)

  答案:说明在艺术鉴赏中“自我沉淀”的作用。

  解析:通过孙犁的话来强调“自我沉淀”,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6)

  答案:①“从平凡中发现美,挖掘美”。②“关住那一分不受世俗干扰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做这种题,应该根据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来做,做题关键是读懂文章。

(7)

C项“两种‘沉淀’互为依存条件”不正确,不是互为依存,应该是相辅相成。D项“尚未经过其晚期作品经过的那种‘沉淀’,因而是不成熟的”不正确,这些都是成熟作品。E项“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错,应该是哲理散文。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