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不及唐诗的根本原因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01: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诗不及唐诗的根本原因 丁启阵 钱钟书先生不太赞同“诗分唐宋”这种以时代划分诗歌的论文方法,他认为,“就诗论诗,正当本体裁以划时期,不必尽与朝政国事之治乱盛衰吻合”。钱先生当然也是承认中国诗歌是有唐诗、宋诗之分的,“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但是,他认为这种分别,“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具体地说,“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沈潜者近宋,有不期而然者。”(《谈艺录·诗分唐宋》) 其实,这是一个两可的问题,就是说,两种说法都各有道理。对于关心社会、跟现实联系密切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诗歌风格必然烙上朝代的印记;而对于那些不太关心社会、游离于现实之外的诗人而言,影响他们诗歌创作和风格的主要因素则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禀性。纵观文学史,那些艺术造诣精深、影响深远的诗人,多数是关注社会、跟现实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我认为,诗分唐宋的传统说法仍然是有道理的。 时代影响诗人及其创作,有各种途径。仅以唐宋而论,赵宋朝廷在政策上对士人相当优待:太祖赵匡胤在即位的第三年就秘密镌刻了一块誓言碑,告诫后来的继位者,要遵守三条立国方针,其中一条就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使得士人的生命有了安全保障;宋代的科举选士制度也向士人敞开大门,使他们有比唐代士子更为广阔通畅的进身之路;对已经步入仕途者所提供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是唐代士人所望尘莫及的。 但是,宋代有一点是无法跟唐代相比的:唐代几乎没有任何言禁,文艺创作完全处于自由发挥状态。这就是宋人洪迈所说的“唐诗无讳避”:“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为此,洪迈列举了很多例子:白居易《长恨歌》等讽喻诗、元稹《连昌宫词》,都围绕着唐明皇展开叙述、议论;杜甫更甚,《兵车行》、前后《出塞》、“三吏”、 “三别”、《哀王孙》、《悲陈陶》、《哀江头》、《丽人行》、《悲青阪》、《公孙大娘舞剑器行》,整篇都是这类内容。这些唐朝诗人,没有一个曾经因此受到过任何来自朝廷和评论界的责难与惩罚,毫毛无损。 洪迈在列举了上述诗人、诗作之后,来了一句画龙点睛的结束语:“今之诗人不敢也。”(见其《容斋续笔》卷二)宋代诗人之所以不敢,是因为不允许,朝廷不允许。不但宋代朝廷不允许,宋代以后的所有朝廷,没有一个是允许的。唐诗之不可企及,其根本原因或许正在这里?   (有删节) 1.以下关于“诗分唐宋”的看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钱钟书先生不太赞同“诗分唐宋”的论文方法,他认为应该就诗论诗,根据体裁来划分时期,而不必都吻合朝代治乱盛衰的标准。 B.钱钟书先生承认中国诗歌是有唐宋之分的,但他更为强调这两个朝代的诗歌“体格性分”有很大的差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而宋诗多以筋骨思理取胜。 C.那些不太关心社会、游离于现实之外的诗人,他们诗歌创作和风格主要受个人的禀 性的影响,因此“诗分唐宋”的说法并不可取。 D.作者认为造诣精深、影响深远的诗人,多数是关注社会和现实的,他们的诗歌创作、 诗歌风格必然有朝代的印记,因此支持“诗分唐宋”的传统说法。 2.以下对“宋诗不及唐诗的根本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士人和唐代士人相比,既有生命安全保障,又有着更为广阔通畅的进身之路; 步入仕途者也有更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B.唐代几乎没有任何言禁,文艺创作完全处于自由发挥状态。唐人对于先世以及时事, 可以直辞咏寄,不应外界知道的宫廷生活,也可反复引入诗歌。 C.“唐诗无讳避”,唐朝诗人没有一个曾经因为自己的创作涉及时事和宫禁而受到过任 何来自评论界的责难,朝廷也不怪罪惩罚。 D.因为朝廷不允许,宋代诗人不敢像唐代诗人那样触及时事和宫禁,不敢大胆取材。 在文艺创作自由上,宋代诗人是无法跟唐代相比的。 3.根据文意,影响诗人及其创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什么最重要?

网友回答

1.C  作者认为“诗分唐宋”的传统说法仍然是有道理的。 2.A  宋诗不及唐诗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宋代没有唐代那样的创作自由,并不在于安全保障、仕途出路和物质条件 3.时代影响(包括安全保障、进身之路、生活条件等)、个人禀性、创作自由,其中创作自由最重要。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