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说谁的故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是什么含义?

发布时间:2020-07-11 14:03:00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说谁的故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是什么含义?

网友回答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少年时即随姊夫邓当渡江。吕蒙的姊夫邓当为孙策部将,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邓当死后,吕蒙代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
  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
  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
  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
  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
  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扩展资料
  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来折节读书,识见精博,渐能克己让人,有国士之风。他孝顺母亲,举国皆知,鲁肃、甘宁皆敬拜其母,因为他们都佩服吕蒙。他义结同僚,助徐顾等抚育孤儿,又宏量不计较与蔡遗、甘宁间的私怨,反而在主上之前替其作美言。
  他于军务倥偬之际,仍勤於修学读书,并致诸实用,俾成一代名将之资。勇斩陈就,破黄祖、朱光;智擒郝普、关羽。他忠于孙吴,对孙权尽心力筹谋。
  当吕蒙接任周瑜、鲁肃之位后,开始与蜀国君臣为敌。后来吕蒙白衣渡江,攻荆州,擒关羽,虽然情节上吕蒙表现得谋略出色,处处料敌先机,能够运筹帷幄之中,但却因为成为了谋杀蜀汉大将关羽的元凶,而在小说作者“拥刘抑曹”的思想笼罩下被编造了一个“因关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场。
  不过吕蒙征服荆州,以怀柔手段令关羽攻魏前线部队士气崩溃的策略,受到后世军事家的认同,并视为典范。小说后期,魏军都督司马懿在对蜀战争时以怀柔手段软化蜀军的仇忾心,表示是师法于吕蒙袭荆州之故事。
  毌丘俭于淮南据寿春反魏,司马师准备讨伐他时,太尉王肃曾献计先行安抚淮南将士留在中原的家属,以释其战意,同样提到吕蒙袭荆州一事。
  参考资料来源
  百科——士别三日

网友回答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的含义是:来
  1,三日后能被人刮目相看的必须是"士",也就是有志气、有志向的人;
  2,士要被人刮目相看必须别"三日",这里的三日当然不是指三天(这里的三日是虚数),而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3,时间可以改自变一切,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变化;
  4,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同一事物。
  士别三日,当刮目想看
  读音:(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kàn)
  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造句:小文平时学习不努力,自从老师批评他以后,他刻苦学习,期末考试他竟然考了双百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