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
网友回答
(一)加强素质教育。一方面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石,而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因此,首先要提高家长的各种修养和素质,特别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育孩常识的学习。让家长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感召子女,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对有生理缺陷、曾犯过错误的孩子不要揭短,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会受到的不良影响。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对子女的教育应当是平等、民主而不是专横、权威、独断的,也不应是放纵、溺爱、百依百顺。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育人的主阵地作用,让青少年在学校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编写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法律教材,学校应该录用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做任课教师,他们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寓教于乐。学校还需要政法、综治等部门和家长的配合,加强未成年人校外的法制教育。加强对理想、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要教育青少年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让青少年在学校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的法制教育要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通过法制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二)净化外部环境。要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需要来自政府、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努力,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公安机关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的传播,严厉打击制黄、贩黄的谋利之徒,坚决取缔那些有色情内容的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发廊和网吧等;净化社会及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娱乐场所,让青少年远离暴力、远离淫秽;要加大惩腐力度,优化社会风气,为减少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创造条件。在打击的同时,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给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活泼的活动场所和更适宜青少年、受其青睐的优秀文化产品,陶治青少年的情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满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需要,以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来占领文化市场,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三)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立法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许多国家都是采取法律的手段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许多国家都是采取法律的手段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且在这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比如,有的国家禁止18周岁以下青少年在公共场所持有香烟,无论是否点燃;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买烟,哪怕是为别人买,违者将被处罚。还有的国家规定晚上10点以后,如果再向青少年销售白酒即视为违法。我国虽然在1992年就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填补了我国少年司法的空白,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有法律、法规由于线条过粗,规定过于笼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因此,要完善立法,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四)积极教育挽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应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教育和挽救制度。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在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等环节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着眼于教育和挽救,以达到既治病又救人的目的。公安及司法机关要建立帮教体系,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会同相关单位与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帮教,同时对后进青少年、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做好教育挽救工作。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教网络。对有前科的重点对象要重点帮教,对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青少年,要针对每个人的特点,逐一制定帮教计划,进行积极的挽救。并适当给他们创造条件,给予引导,发掘其潜能,不仅能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自弃的心理,而且可能帮助他们树立适应健康信心,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