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管理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50:4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国学与管理 “国学”一词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从“中学”到“国粹”,再到“国故”,再到“国学”这一过程。“国学”又有古义、今义与广义、狭义之分。“国学”的最早意义是“由国家设立的学校”。目前比较公认的意义是“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广义的国学涵盖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大类内容,其中,“经”是我们的精神,“史”是我们的生存方式,“子”是我们的思想与智慧,“集”是我们的情怀。狭义的国学则指占据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学。不过迄今为止,“国学”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这导致“国学”简直成了随处可贴的膏药。不合时宜地滥用,恐怕不是国学之福。 国学包含众多的哲理与思辨,具有很强的哲学性、经验性和综合性。国学强调仁者爱人,强调和为贵,强调天人一体,她是一种贵和的哲学。 国学是应对复杂性和偶然性的智慧,强调的是“以不变应万变”,其中的“不变”就是《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的“道”。以西餐和中餐为例,麦当劳里的汉堡包,在世界不同国家,口味一定是一致的。这种同质化为企业之间的竞争甚至企业内部的竞争埋下了隐患。而中餐的菜谱很少有告诉你每种配料放多少量的,最多加上“少许”两字,这是为了针对不同顾客的口味进行调整。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口味可谓天壤之别。这种差异化不仅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大大避免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我们眼下最为关注的不应是国学该不该热,而是国学应该怎样热的问题。目前的国学热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国学”像前些年的MBA一样,成了一些具有猎奇心理的企业家镀金的工具和新的炫耀性消费,“国学班”招收学员“精英化”,收费标准“贵族化”。有人将振兴国学等价于弘扬儒教,或者等价于“读经”。有人将祭孔等国学活动搞得过度庸俗化、商业化和时尚化,实行“文化搭台,利润挂帅”,变了味地复兴,借古人之名发财。有人借助复兴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进行盲目地抵制和排斥。还有人借复兴国学之名,行封建迷信之实,将尘封的东西都当做了佳酿。这都很可能毁了“国学”这块招牌,也会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国学的普及不能仅靠经院式的教育,从内容到手段都应当多元化,也可以适当地通俗化,但一定要拒绝庸俗化。 国学并不是一个褒义词,而是个中性词,其中既有“国粹”,也有“国渣”。国人似乎非常喜欢厚黑学,比如将“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偷偷改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并且被广为接受。将国学加入管理,也不要耍小聪明,不要玩厚黑学,而应将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加入管理之中。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14期) 1.下列对“国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学在近代的演变比较复杂,经历了“中学”“国粹”“国故”等几个发展流程。        B.国学是中国人应对复杂生活的一种生存智慧,强调自身的执着和不变化。        C.国学在企业中的运用可以使不同的企业大同小异,不会产生恶性的竞争。        D.国学的内容中不仅有精粹,也有糟粕,使用国学要去伪存真,有所扬弃。 2.下列对“国学应该怎样热的问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我国正处在国学热中,但问题较多,连餐馆也使用国学管理,就有点过度热了。        B.国学不能作为镀金的工具和炫耀性消费,国学不是膏药,不能哪里需要就贴一块。        C.国学过热主要表现在很多人认为振兴国学就是振兴儒学,就是弘扬儒教。 D.经院式的教育是不可能进行国学教育的,特别是学员精英化. 收费标准贵族化的做法。

网友回答

1.D( A项,这种演变是词语的名称演变,而不是“发展流程”;B项,国学强调的是“以不变应万变”;C项,“不会产生恶性的竞争”错,是“大大避免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2.B(A项,所有企业都可以使用国学进行管理,餐馆也可以;C项,“主要表现”错,这只是国学热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情况;D项,“不可能进行国学教育”错,文中说“普及不能仅靠经院式的教育”)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