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地学文化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5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被忽视的地学文化     20世纪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事件、勘察矿产、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地球科学诞生100多年后,附加于其上的巨大文化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所谓地学文化,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地关系在文化上的反映。 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如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地质旅游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不但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而且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最终使这个风景名山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地学文化以地球科学为主体,以包含在地学史、地学人物、地学思想、地学理论、地学事件、地学景观中的精神文化现象为内容,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它折射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出现的冲突与矛盾,与其他文化资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特点。 地学文化资源既可以表现为有形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人物形象,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地学知识、地质灾害现象、地学历史记载等,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这一点来看,地学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同一题材可以衍生出多种产品。 在美国,以科幻为中心的科普旅游已成为一项举足轻重的产业,其中不少是和地学文化有关的。而在我国尽管地学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进行深度开发的却很少。在这方面,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理念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他们努力保护公园荒野的原状,为现代都市人提供精神上的需要。而我国常常在自然景观内加入太多的人为因素,使自然变得不自然,魅力大减。        文化的力量不仅仅取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地学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地球和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的科技文化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因此,地学文化产品应该让科学家走近公众,知道公众想要什么;让公众走近地球科学,了解地球科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与民众的需求,更是地学生存发展之本。 张中伟研究员认为,地学文化向“大地质观”、“大众文化”方向进行战略延伸,是提高13亿中国人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 当今,随着公众对生存环境、地质灾害、资源国情等地学知识和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必须让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这两只翅膀同时强壮起来,地学文化才能展翅高飞,走出被遗忘的角落。 1.下列对“地学文化”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资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特点,它反映了人类千百年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B.地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它的主要内容是包含在地学史、地学人物、地学思想、地学理论、地学事件、地学景观中的精神文化现象。        C.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地学文化资源既可以表现为有形的地质地貌景观,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地学知识、地质灾害现象、地学史记载和人物形象等,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D.所谓地学文化,也叫地球学,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类与地球关系在文化史上的反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只要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宣传,搞好地球科学的普及工作,地学文化就能展翅高飞,走出被遗忘的角落。        B.我国地学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开发上,这对地学文化资源是一种浪费。        C.庐山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一方面是因为山势“雄、奇、险、秀”,而且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另一方面是因为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D.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事件、勘察矿产、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地学文化在中国被忽视,如果在大学开设地质学史方面的课程,培养从事地球科学史的专业人才,有利于开发地学文化资源。        B.地学文化资源可以表现为人物形象,因此曾登临泰山的孔子、秦始皇、汉武帝等等都是泰山重要的地学文化资源。        C.在自然风景区内建立人文景观,按照人类的主观意愿改造地形地貌等做法,会提升地学文化资源的价值。        D.地学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四川汶川地震,既可以开发成科教片,也可以成为小说、戏剧、电影和电视的主题,还可以做成卡通动漫,在满足娱乐的同时,给公众带来科学教育。

网友回答

1.B(A项应该是“它折射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出现的冲突与矛盾”  C项“人物形象”属于有形的地学文化资源  D项“也叫地球科学”错。第三段:“地学文化以地球科学为主体”) 2.A(根据文章结尾,地学文化要想展翅高飞,走出被遗忘的角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搞好知识创新,二是搞好知识传播) 3.C(这些做法,会破坏地学文化资源的整体性,降低它们应有的价值)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