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29 00:01:2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业,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①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进号仁威将军。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
《梁史列传第二十六》
注①衔枚: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枚形似箸,可系于颈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效:效力
B.沮我军势 沮:阻拦
C.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 寇:侵犯
D.景弃辎重走 走:逃跑
2.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陈庆之骁勇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②今日犯者,便依明诏
③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 ④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
⑤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⑥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庆之年少时就跟随高祖,高祖喜欢下棋,而且通宵达旦地下,在其他的侍从睡了的情形下,只有陈庆之一招呼就来,高祖对他格外赏识。
B.曹仲宗等因种种原因想撤军,但遭到陈庆之的反对,他拿着节仗在军门前鼓励军队,敌军已无战斗之心,都思谋退却,这正是我们成就功名的时候。
C.陈庆之善于用兵。北魏的援军部队构建城垒分兵牵制,陈庆之率军衔枚夜袭,攻破其中四座城垒,迫使涡城守将王纬请求归降。
D.战胜侯景军队的那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救灾,使得大部分灾民得到救济。豫州的百姓请求为他树碑颂德,也被皇帝批准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D
3.B
4.(1)(北魏的军队)距离我们既然很远,肯定不会怀疑我们(攻击他们),趁他们尚未聚集,我们必须挫伤他们的锐气,出其不意,一定没有不打败(他们)的道理。(去:见疑:及:挫:)
(2)从春到冬,打了将近数百仗,军队疲惫,士气衰微,魏国援兵又想在梁军背后构筑工事。(师:老:气:筑垒于军后:)
【解析】
1.
试题分析:沮:挫伤。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是指他招集将士。 ②指其有谋略。⑤指侯景败逃,庆之缴获战利品。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敌军已无战斗之心”有误,原文是自己一方无战斗之心。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去:距离。见疑:怀疑。及:趁。挫:挫伤。(2)师:军队。老:疲惫。气:士气衰微。筑垒于军后:在梁军背后构筑工事。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