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调水量约占汉江上游径流量的28%,超过了国际公认

发布时间:2021-04-06 08:31:39

2014年12月27日,清澈的水流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北京团城湖明渠闸口喷涌而出,“南水”正式到北京。读图完成(1)~(3)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调水量约占汉江上游径流量的2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跨流域调水15%的上限,到2030年汉江上游调水量占径流量的40%,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影响较大,下列影响和措施正确的是( )
  A.汉江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B.汉江流域洪涝灾害加剧
  C.有利于改善汉江中下游水质
  D.可以引长江水补充汉江
  (2)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彻底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
  B.改变调入地区水循环的类型
  C.提高水资源空间的配置效率
  D.工程跨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3)南水进入北京后,对北京地区下列环境问题有明显缓解作用的是( )
  A.沙尘暴 B.地面下陷
  C.洪涝灾害 D.环境污染

网友回答

解析 汉江由于上游调水,新建了水库,汉江中下游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会减少;汉江流域洪涝灾害会减少;由于径流量减少,汉江中下游水质会变差;为改变汉江下游因径流减少带来的影响,可以从长江调水补充汉江。南水北调不可能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也不会改变调入地区水循环的类型;工程跨越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提高了提高水资源空间的配置效率。南水进入北京后,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所以可以缓解地面下沉现象;沙尘暴和洪涝与天气和气候特征相关,所以影响不明显;环境污染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的。
  答案 (1)D (2)C (3)B
  点拨 回答此类资源跨区域调配相关问题,应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选择、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4)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
  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
  由于发达区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地区便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本区域内其他落后地区扩散,以逐渐缩小区域差别,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