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孙武,是何关系,孙子就是孙膑吗?

发布时间:2020-07-09 15:05:09

孙膑、孙武,是何关系,孙子就是孙膑吗?

网友回答

他们分别是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人。据考证,孙膑是孙武之后世子孙,《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之间存在内在的师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阐述和继承。
  田书单传二代至孙武,孙武生驰、明、敌三子,其中孙明生服、膑,也就是说孙膑为孙武之孙。但据最新的民间调查,在山东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发现有清光绪年间修撰的《孙氏家谱》,后又发现万历年间的《孙膑传影》以及顺治年间的《孙氏族谱》。
  其后又在郓城县发现有二种《孙氏族谱》,有康熙本和1951年新本,尤其是1951年本为甄、郓十数个孙氏村庄的合谱,都认为孙武是孙膑的祖父。
  拓展资料
  孙武和孙膑历来都称为孙子。
  《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都冠以“孙子日”三字。这可能是其弟子或后学在整理此书时所加。但由此足以表明,孙武在当时与孔丘一样,被人尊称为“子”。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在上编《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强兵》等篇记叙性的文字中,都把孙胰记为“孙子”;而在其他各篇论述性的文字前,亦都冠以“孙子日”字样。
  可见孙膳在战国时代,也和墨翟、孟柯、庄周、苟况一样,被人习惯地尊称为“子”。司马迁撰《史记》“列传”部分时、把孙武、孙膑与吴起合为一传,名《孙子、吴起列传)。
  《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中,记孙武的著作为《吴孙子兵法》,而记孙膑的著作为《齐孙子》。
  足见春秋战国问有两个“孙子”的说法,自战国、秦汉以来沿袭已久。为便于区别,《汉志》把主要活动于吴国的孙武,称为“吴孙子”;又把主要活动于齐国的孙膑,称为“齐孙子”。

网友回答

孙子不是孙膑,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孙子原名孙武,齐国人。
  孙武到齐国之后,齐王让他证明下自己的能力,把后宫的女眷叫来,让孙武训练她们。开始她们不听号令,孙武重申了两遍之后,她们一样嬉笑打闹。孙武将两个期望最宠爱的妃子斩了,结果其他人都认真起来。齐王也很佩服。 这说的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围魏救赵,就是他与魏国军师庞涓的一场战斗。庞涓是挑断他脚筋的人。他的著作《孙膑兵法》是在总结孙武的兵法的基础上写成的,后世认为《孙子兵法》是孙膑的,后来出土了《孙膑兵法》,经考察研究,《孙子兵法》系孙武之作。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战略运筹
  第一篇《始计篇》
  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