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大全
查看
题库大全
题库
考试培训
财会类题库
网络知识
作业答案
作业习题
蚂蚁庄园答案
当前位置:
题库大全
作业答案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A.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 提高了行政效率C. 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D. 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A.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 提高了行政效率C. 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D. 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0-10-08 22:39:47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A.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 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网友回答
(答案→)A.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 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甲午战后,自上而下的改革,都说明这是戊戌变法。这场变法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答案选A。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
上一条: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A.奖励发明 B.废
下一条: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几百年前,一群欧洲大陆的失意者坐着“五月花号”来到新大陆,开启了美国梦;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烟囱高耸、铁水奔流的场景
资讯推荐
在戊戌变法中,拒绝逃往国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的英雄人物是:A. 谭嗣同B. 康有为C. 梁启超D. 康广仁
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A. 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B. 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C. 使人们认识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BA. 京师同文馆B. 京师大学堂C. 时务学堂D. 福州船政学堂
如图,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人物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名发起“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A. 义和团运动的序幕B. 五四爱国运动的序幕C. 新文化运动的序幕D. 变法维新的序幕
有一部译著,它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此书的译著者是CA. 魏源B. 康有为C.
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是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②邓世昌血染黄海 ③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A. ①②B. ②③C
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辛亥革命B. 戊戌变法C. 五四运动D
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
十九世纪末,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下列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DA. 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B. 使人们知道社会革命的合理性C. 使人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
杨湛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下列可能是他所为的是C①向光绪帝上书言事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参加中国同盟会 ④兴办工矿企业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DA. 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B.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
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A. 孙中山B. 梁启超C. 康有为D. 谭嗣同
“公车上书”发生于CA. 1872年B. 1885年C. 1895年D. 1898年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B①改革政治 ②兴办新式学校 ③翻译外国书籍 ④建设海军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指要建立BA. 资产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B. 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C.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D. 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
维新变法时期,居于北方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报刊是CA. 《时务报》B. 《中外纪闻》C. 《国闻报》D. 《万国公报》
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A. 顽固派的强大B. 光绪帝被囚禁C. 袁世凯的告密D. 帝国主义的破坏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DA. 爱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地主阶级B.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C. 光绪帝和部分清政府官员D. 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维新志士C在临刑前朗诵的一首绝命诗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光绪帝
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CA. 1895年B. 1897年C. 1898年D. 1901年
掀起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BA. 《马关条约》的签订B. “公车上书”C. 《天演论》的发表D.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严复译述的C,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A. 《海国图志》B. 《泰西水利》C. 《天演论》D. 《论法的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此之前,历史上所有的变法,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相加之和,也不足以和这次变法相比;在此之后,迄今为止所有的革命和变革,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在内,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看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请回答:(1)这些材料是近代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是关于哪一方面的?(2)这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启觊觎,则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边民皆不自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