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一种应该选择的记忆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10:53:0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试题。                        中华文化,一种应该选择的记忆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八届“文化讲坛”实录                                                       余秋雨 (1)从十九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有关文化的定义很多,比较著名的也有一百多条。我们现在有条件跳出各个学术流派的争议,在一般意义上来描述一下文化是什么了。 (2)我们总是把人类最早在地球上活动的遗迹说成是“文化”,例如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等,因为那里出现了人在自然界的创造。后来文化的高度成熟,也一直伴随着人在创造中的发展和选择。因此,说大一点,文化是人类留给自然界的一切痕迹;说小一点,则是不同人群对于各种痕迹的选择方式。 (3)这种选择方式因不断延伸而积累成历史,文化也就成了历史对后人的一种设计。这种设计,主要体现为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相比之下,精神价值更值得研究。 (4)历史对我们的设计,并不是留在历史学家的著作中,而是留在我们自己的记忆里。 (5)我们当然有权利突破历史对我们的设计,但首先应该了解这种设计。了解这种设计,其实也就是激活我们的记忆,认识我们自己。只不过,历史太长,设计太多,记忆太乱,我们必须首先找到其中的大框架、主巷道,否则就会迷失在历史的原始森林中。 (6)要说中华文化的重大记忆,我必须讲述一件真实的往事。 (7)十九世纪后期,中华文化遇到了毁灭性的灾难。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亲自考察过世界各大古文明陨灭的废墟,知道一种文明面临陨灭的种种迹象。你看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先是两次鸦片战争,再是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焚烧圆明园,后来又遇到了中日甲午战争,军事上的一连串可怕失败带来了文化上的绝亡心理,中华文化在当时不仅对远来的列强毫无招架之力,而且对声息相通的近邻也完全束手无策。后来,连八国联军都占领了首都,所有的侵略者都抱有明显的瓜分中国领土的企图,而且眼看就要实现。 (8)领土像一个盘子,文化像是装在盘子里的水,盘子被瓜分成了碎片,水还盛得住吗?盛不住,只能成为一种流亡者文化,但中华文化的本性与犹太文化和吉卜赛文化完全不同,是以五湖四海、三山五岳为依托的农耕文化,一旦流亡,就失去了魂魄。 (9)眼看着高山将崩、大厦将倾。蹊跷的是,恰恰就在十九世纪最后一年的深秋,一个叫王懿荣的金石学家从中药“龙骨”中发现了甲骨文,而他,又正巧是“京都团练大臣”,承担着联络义和团、保卫首都北京的责任。在他发现甲骨文后才几个月,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清廷西逃,他这个首都防卫长官不愿成为侵略者的俘虏,又不甘擅离职守,就壮烈自杀。先是吞金,再是喝毒,都没有立即死亡,便采取第三种自杀方式——投井。他几乎是把官员的自杀方式、市民的自杀方式和农夫的自杀方式轮了一遍,义无反顾地走向死亡。我曾评价,这位金石学家是中华民族真正的“金石”,这位“龙骨”的发现者是中华文化真正的“龙骨”。 (10)我最注意的是,为什么恰恰让这位首都沦陷时的防卫长官发现了甲骨文?我想用艺术的语言说,这是祖先在冥冥中要让后代在灭亡前激活一项重大的文化记忆。甲骨文,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具体、完整的商代,而商代又是那么伟大。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终于有大量文字可以印证的起点,连孔子、司马迁也由于没有见到过甲骨文而对商代不太了解,而这居然被临近毁灭灾难的现代中国人感知了。几乎在发现甲骨文的同时,又发现了敦煌藏经洞,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更伟大的唐代。请大家想一想,在八国联军的枪炮、铁蹄下,一个活生生的起点——商代和一个活生生的高峰——唐代,同时出现在国破家亡的中国人面前,意味着什么! (11)我有一个比喻:一位武士在备受欺凌之后终于奄奄一息地倒下了,但就在此时,他突然听到了美丽而响亮的童年的歌声。他浑身一抖,踉踉跄跄地站起身来。 (12)这就是说,激活一种重大的文化记忆,足以挽救整体生命。文化的灭亡,从失去记忆开始。只要唤醒一种记忆,也就是唤醒了一种文化。但是,这种记忆必须是重大的,而不是琐屑的。就文化记忆而言,清代的考据学派相当发达,考据出来的历史文化非常细密,却无法产生一种巨大的惊醒之力和拔擢之力。 (13)那么,我们也就把甲骨文所刻画的商代作为中华文化第一个重大的记忆吧。商以前的夏,或者更早的时代,还要等待今后的考古发现。 用文中一例阐明你对文化“说小一点,则是不同人群对于各种痕迹的选择方式”的定义的解释。                                                                            从选文看,第(7)段中“一种文明面临陨灭的种种迹象”表现在哪里? (1)                                                                             (2)                                                                           第(11)段奄奄一息的武士听到了“童年的歌声”的比喻义是: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文化与历史的关系密切,文化延伸积累成历史,历史又通过文化对后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产生影响。 B.文章详述首都防卫长官王懿荣自杀的过程,是为了突出这位金石学家的民族气节和操守,而这正是中华重大文化记忆能被激活的前提。 C.写清代考据学派发达的目的是为了强调从民族振兴的角度来看,要激活的文化记忆应是重大的而非琐屑的。 D.本文体现了博雅的文化内涵中饱蘸着的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语言新颖鲜活,亦庄亦谐。 作者说“把甲骨文所刻画的商代作为中华文化第一个重大的记忆”的原因是: (1)                                                                        (2)                                                                       作者认为“甲骨文所刻画的商代”可以“作为中华文化第一个重大的记忆”,你认为中华民族还有哪些应该选择的记忆?试举一例,并简述理由。                                                                                                                                                                  

网友回答

【小题1】我们的祖先以五湖四海、三山五岳为依托选择了农耕的生存方式,形成了中华农耕文化。(或,吉卜赛民族没有自己的祖国领土,流浪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其民族的流亡历史。) 【小题2】军事上的接连重大失败导致人民文化的绝亡心理;领土的被瓜分,文化失去魂魄。 【小题3】激活一项重大的文化记忆。中华民族在八国联军的枪炮、铁蹄下,面临灭顶之灾时,甲骨文的发现唤起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民族精神得到振奋和鼓舞。 【小题4】D 【小题5】(1)从历史来看,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终于有大量文字可以印证的起点; (2)在民族面临巨大灾难时,甲骨文的出现唤起了人们的一种文化记忆,使灾难中绝望的心理获得了一种精神的振奋。 【小题6】老子、孔子和他们引领的“诸子百家”的时代。 解析: 略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