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货币——贝币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10:57:2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试题。 古代货币——贝币     我们的祖先使用货币的时代是很早的。在原始的交易场上,凡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交换的媒介而具有货币的职能。于是,渔猎时代的武器和猎具——石斧、石刀,游牧时代的皮革、齿角,农业时代的家具和谷物、布帛,以及历代用以装饰的贝壳蚌、珠、玉石等等,都曾充当过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而在所有的实物货币中,贝币的流通时间是最长的,流通的地域也是最广的。 海贝的品种很多,现在还生存的品种,据统计有150种以上。它们生长在浅海中,以印度洋、太平洋一带为最多。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海贝因人们所喜爱而成为装饰品。《说文》:“婴。颈饰也。”这正是挂在妇女们颈上的用贝串成的“项链”。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项链。 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在相当长的古代社会中,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而海贝作为她们佩戴的贵重装饰品,经过他们之手成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那应是很自然的事。     在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财、货、贸、费、赁、赊、赎、贵、赋、赐等。由此可见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殷商时代主要的货币就是贝。当时一般是把五个贝串在一起的,两串形成一个标准单位,称为“朋”。甲骨文有“易多女有贝朋”、“光取贝二朋”、“贝十朋”等记载。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便是一件大事,须占卜问祖先看看是否应当送,而收礼者必须铸铜器以示纪念。由此可知,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是财富的价值代表或结晶。     周人取代商人而统治中原时,仍使用贝币。在西周的社会经济中,货物交换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如殷代甲骨文中不过是“二朋”“十朋”的数量,而周代的金文中,“百朋”甚至“万朋”等数字就很常见了。个人的交往动辄即有百朋之数,社会上的交易之大自然可想而知。由于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它材料仿制而成。现已发现的蚌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金贝等等,其中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的结合而产生的铜贝。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周代的铜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把铜贝发展为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中国的钱币学家称为“鬼脸钱”和“蚁鼻钱”,这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     春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并开始排挤贝币而取得统治地位。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贝币仍在流通,也仍然作为贵重物品而随达官贵人、富有阶层进入坟墓做殉葬品。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采取了法律手段统一全国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取代了原来繁多的其它实物货币,贝开始逐步退出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从而脱去了“一般等价物”的外衣,返朴归真了。秦始皇的措施,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实物货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都可看作是实物货币。    B.实物货币是物品交换过程中的一般等价物。    C.时代不同,充当实物货币的物品也有变化。    D.实物货币与交换的物品的价值等同。 以下不属于海贝由装饰品到成为贝币的证明的一项是    A.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    B.与价值有关的汉字大都从贝,说明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    C.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都证明,我国商代主要的货币是贝。 D.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还须占卜,说明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 对原文第五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取代殷商仍使用贝币,且流通量日趋庞大,说明贝币的价值越来越高。    B.殷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中均有贝币数量的具体记载。    C.铜贝是以贝为模本,用铜和贝的混合材料铸造而成的。    D.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鬼脸钱”和“蚁鼻钱”仍属实物货币。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原始的交易中,某种物品能充当实物货币的先决条件是交易双方愿意接受。    B.海贝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成为妇女们的“项链”的依据是《说文》。    C.贝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钱币.而铜贝则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    D,贝从获得贝币职能到丧失这一职能而成为“器饰宝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网友回答

【小题】 D。 【小题】 A。 【小题】 B。 【小题】 C。 解析: 【小题】  实物货币只能说是体现交换物的价值。 【小题】  原文说的是一种可能性。 【小题】  A“说明贝币的价值越来越高”错误;C铜贝是以贝为模本,用铜作材料仿制而成的;D“鬼脸钱”和“蚁鼻钱”已不属实物货币了。 【小题】  原文有“可以”一词,说明只是一种推测而已。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