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先生《世说新语》版本原文翻译(不是引申出的故事),求10篇短小经典的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0-07-09 19:17:39

好好先生《世说新语》版本原文翻译(不是引申出的故事),求10篇短小经典的文言文

网友回答

司马徽居住在荆州的时候,司马徽很了解刘表的为人,知道他总是谋害善人,所以对刘表等“时人”一概不论,以避祸患。当时有人因事情的高低好坏请教司马徽,徽并不去分辨对错高下,他都皆说“好”。他的老婆不解地劝他说:“人家有所疑,才问你,你哪能一概说好呢!你这样一皆说好,这并不是别人问你的本意呀!”徽答道:“像你这样说,也很好!”后都把不问是非曲直、一团和气、只求相安无事的人称为“好好先生”。

网友回答

1~诸葛亮的《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注释
    致,使动用法
    广、成,使动用法,使......广,使...... 成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
    穷庐:借代,指自家的狭小天地里.........................................................................................2~刘向《说苑·谈丛》
    《枭将东徙》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翻译: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3~《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5~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6~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7~.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8~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9~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0~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④:“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11~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如下,仅供参考:
    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拉上满弓还未发射,鸟兽便都趴下了。有个弟子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艺)又超过其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及射箭。”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二年后,即使用锥尖刺(纪昌的)眼皮,他也不会眨眼。(他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说:“功夫还不到家,还要学会看东西才可以——把小的看大,把微小的看出显著,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从南面来练习看。十天过后,(虱子在纪昌眼中)渐渐变大;三年之后,感觉像车轮般大了。看周围其余东西,都像山丘般大。于是就用燕国牛角装饰的弓,北方蓬杆造成的箭,射向虱子,正穿透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跳高拍胸说:“你掌握技巧了。”........................................................................12~疑邻窃斧
    《吕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说符》中都有这则故事。
    原文如下:
    人有忘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译文如下: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13~<<迂公修屋>>
    原文:
    久雨屋漏,一夜数徙床,卒无干处,妻儿交诟。迂公急呼匠葺治,劳费良苦。工毕,天忽开霁,竟日晴朗。
    公日夕仰屋叹曰:“命劣之人!才葺屋便无雨,岂不白拆了工费也?”
    翻译:
    下了很久的雨房屋漏雨,一夜(之间)多次移床,最后没有干的地方,妻子儿子交替着骂。迂公赶忙叫来工匠修 葺,劳作花费实在辛苦。做完了,天忽然开晴了,一直晴朗。迂公整天仰望屋(顶)叹道:“命运不好的人啊!才修屋便没有 雨,岂不是白花了劳力费用吗?” .........................14~好好先生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原文: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译文:
    东汉末年的司马徽,平常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短处,凡事几乎都是说「好」。曾有人问起他「最近还安康吗?」他只简单地回答一个字:「好。」又有一次,某人告诉他有关自己儿子的死讯,他听了竟说:「很好。」见到先生如此,他太太就责备说:「人家是认为你有德行而出于尊重,才把儿子的死讯相告,那有听说别人死了儿子,反而对他说很好的道理呢?」听完妻子的话,他响应说:「像您刚才的话,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称的「好好先生」一语,其出处就来自于此。 ..............你自己选吧?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