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2:38:30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试验田,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这位老人,就是几天后将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泥腿子院士”——袁隆平。  人们常常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撒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是一蔸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第二年春天,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期待收获有希望的新一代稻种,因为系统选育(从一个群体品种中选择优良的变异单株)是一种主要的育种方法,当时许多优良的稻麦品种都是通过这种方法选育出来的。可是当秧苗发绿长高之后,袁隆平发现,它们高的高,矮的矮,成熟迟的迟,早的早,没有哪一蔸的性状超过它们的前代。一种失望的情绪掠过袁隆平心头,但是对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有着深入研究的袁隆平进而想到,从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观点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的、迟熟……——做了详尽记录。经过反复统计计算,袁隆平证明。这次发现完全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袁隆平在实践中发现了真理:既然去年那蔸“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长势这么好,就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那么,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袁隆平的发现,不可避免地向国际知名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了挑战。(1)对上文第一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巧妙地引出了报道对象。B.“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袁隆平就出现在稻田,反映了这位科学家专心研究杂交水稻的敬业精神。C.“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和1960年7月的一天,“连裤腿都没有挽,就走下稻田”形成对比,说明已是“科学院院士”的袁隆平由于地位的改变而养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D.“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泥腿子院士”、国家主席亲自签署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等等头衔或荣誉表明了袁隆平对农业的卓越贡献,而赴京的前几天还蹲稻田,反映了他对研究杂交水稻的痴迷和执著。(2)文段引用毛泽东的话并交代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饥馑有什么意义?(3)袁隆平怎么会断定自己意外发现的曾使自己失望的一蔸稻禾是“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呢?(4)当袁隆平经过反复统计计算发现完全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后,是否直接肯定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为什么?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C(C项的“袁隆平由于地位的改变而养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根据,也不合报道精神。)(2)一是用主席的话和“普遍发生的饥馑”反映五六十年代粮食严重短缺问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粮食仍然是很多老百姓的救命神,从而自然地使提高粮食产量开发超产米稻问题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写出研究超产稻的背景和极端必要性。二是正由于祖国“普遍发生的饥馑”震撼了青年袁隆平,才使他下定决心,把毕生精力投身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农业科技事业上去,本段交代了袁隆平几十年风雨不改初衷,终于研究开发出优质杂交水稻的动力之源。(本题的解答要结合前面一段的问题:“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预示着报道也将揭开中国农业科技在杂交水稻方面走向世界的原因。本段交代中国的国情,也交代了袁隆平为国家的吃饭问题触动的决心,正与他完成创举密切相关。)(3)①自己对意外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用系统选育的方法进行育种,结果令他失望,但他没有轻易放弃;②袁隆平用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分离现象进行合理推断,认为“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从而得出结论。因此,袁隆平渊博的知识功底与科学家可贵的遇挫不馁的钻研精神促成了他的科学判断。(4)没有直接肯定“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 因为他掌握的第一手得到现实验证的资料是“天然杂交稻”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因此推断出“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说“一定”就有些绝对化。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