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与《孟子...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7:0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7题。  附加题(1)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2)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人准备伐燕,他说燕可伐。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梁襄王问他:“天下恶乎定?”他答道:“定于一。”襄王又追着问:“孰能一之?”孟子就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他又曾和梁惠王说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3)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虽然这时候的战事还没有像战国末季那样剧烈――凡是年龄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要向防地报到,降卒四十万或四十五万一起坑埋――但是这时也不再是春秋时代竞技式的战争了。商鞅相秦,第一件事就是“令民为什伍”,即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在战场上骑兵既登场,步兵人数也大量增加。“斩首六万”,“斩首七千”,已经开始见于各国的记录。孟子说:“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这句话可能反映着当时各国备战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他对当时国君草菅民命的一种控诉。他所说的“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不可能是无的放矢。25.选文第(1)段作者议论造成孔孟诸多不同的原因涉及哪些方面?第(2)(3)段是扣住哪方面进行论述的?第(2)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议论孟子的“革命性”的?(7分)                                                                           26.孟子所处时代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语言回答。作者在第(3)段中先说全面皆兵,再说骑兵步兵,主要目的想说什么?(8分)时代特点:                                                                           主要目的:                                                                          

网友回答

25.①涉及三方面:个性、取材、局势;②扣住“局势”论述;③从“攻伐”“易君”“定一”等方面议论。  26.①时代特点: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时间的大厮杀。②主要目的:一方面展示战争的规模,另一方面揭露战争的灾难,以此来说明时局对盂子的影响。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