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圆明园是什么时候被毁灭的,圆明园毁灭前的资料

发布时间:2020-07-11 09:56:31

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圆明园是什么时候被毁灭的,圆明园毁灭前的资料

网友回答

毁灭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
  毁灭直接原因:在于英法殖民者的入侵。  根本原因:清政府长期的愚民政策导致国民素质极端低下,国民普遍缺乏国家意识,缺乏对国家财产的保护意识。
  因为英法入侵只是造成圆明园直接遭到劫掠,然而最终让其完全的破坏是缘于民众二次哄抢,最终连大量的砖块瓦砾都拆走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扩展资料: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
  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圆明园

网友回答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对这个“圆明”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这年正月,雍正帝奏准由内务府派员前往热河围场一带采伐林木。自此之后,凡大内、西苑及三山五园营建所用木料,大部分来自围场。雍正三年(1725年)7月,内务府再委派商人于长生采办圆明园所需石料。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清朝中期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扩展资料:1、鸿慈永诂,为皇家祖祠,是圆明园模样最大,地位最高的建筑,凡是到历任皇帝的生辰忌日,这里绝对是热闹无比,这里也是圆明园的传承中心,主打庄严厚重、低调奢华,以体现皇家威严。站在鸿慈永诂前,绝对有一股尊贵的皇家风气扑面而来,让人不自主的肃静。2、别有洞天,是一个意境深远的地方,“别有洞天”是在雍正时期修建完成的,那时候还不叫这名,因其坐落位置山清水秀,所以被命名为“秀清村”。后来被乾隆改名为“别有洞天”,取自位置隐蔽,环环相接之意。这里环境优雅,适合休闲放松。3、紫云普护,坐落在后湖北岸的重要地段,位置显著,主要是用来供奉神灵的。清军入关后,大多汉化,崇尚汉人的风情习俗,所以这里供奉了许多与汉人文化有关的神灵,是圆明园中气氛最凝重,让人不敢亵渎的地方。4、勤政亲贤,主要是皇帝日常批改奏折的地方,取这四个字主要是为了勉励自己要勤于政务,不能昏庸日,还能广纳贤言,亲近贤臣。这里整体的气氛也是类似于书房子类的读书场所。5、蓬岛瑶台,取自传说中的仙岛蓬莱岛和西王母的瑶池,都是人们向往的仙境。蓬岛瑶台坐落在福海中央,岛上的建筑的也严格按照古书上所描绘的琼楼玉宇、仙人楼阁的的样式去建造的。它位于水中央,人能看到的极限距离的200米,而当时的能工巧匠慧心独具,把它建在离岸边刚好200米的距离,这样造成一种视觉欺骗,在湖中升起水雾时,蓬岛瑶台真的像若隐若现的仙山一般,充满神秘感。参考资料:度百科——圆明园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