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量是由哪些主体的行为决定的,我国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7-11 14:04:45

货币供给量是由哪些主体的行为决定的,我国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什么

网友回答

货币供给量是下述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他们是:
  ①中央银行的行为影响
  中央银行既是一国金融活动的调节者,又是基础货币的供给主体,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垄断货币发行权上。流通中的现金全部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具有无限清偿能力的支付手段,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现金的发行数量。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影响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总量。
  ②商业银行的行为影响
  商业银行既是基础货币的接受者,又是存款货币创造的主体。
  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和原始存款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总额。通过存款的创造,增加了货币供给量。
  ③财政机构的行为影响
  财政机构是通过改变它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存款来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的。
  在基础货币总量既定的前提下,财政机构若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则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并进而引起其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减少,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反之,当财政机构取出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基础货币和根据货币乘数而得出的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④企业的行为影响
  企业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通过它们对货币资金的需求来实施的。
  货币供给总是以企业、社会公众等存在相应的货币需求作为前提的。比如,企业对资金需求增加,如果追加投入是靠自身积累,则不会影响货币供给;如果是靠增资发行有价证券,则会影响货币供给的结构;如果申请银行贷款,则会影响货币供给。
  ⑤社会公众的行为影响
  社会公众也是通过对货币需求的行为引起不同存款类型之间的转换,以及影响现金与存款的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乘数。

网友回答

我国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基本环节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记账货币
  基础货币
  有三种途径:
  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
  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
  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一般认为,货币层次可以划分如下:
  M1=现金+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M3=M2+其他金融资产。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