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

发布时间:2020-08-04 08:27:35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网友回答

A解析试题分析:“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反映的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了“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因此BCD表述正确,A表述错误,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考点:宋代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发展趋势是什么?点拨:(1)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①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但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②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实行郡县制。③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汉武帝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④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⑤北宋派文官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⑦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①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②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特别突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