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反映一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四:2008年1月11日《齐鲁晚报》报道,经69位院士联合倡议、百位专家七年论证,中华文化标志城最终选址在山东济宁九龙山……九龙山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和邹城市之间,两城相距仅20公里。它的东面是孔子出生地,西面是孟子出生地,北面是黄帝出生地,是感召凝聚炎黄子孙的根基所在。
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2)归纳材料二、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持态度的原因。(3)据材料四概括济宁九龙山被选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依据是什么?
网友回答
(1)爱国;自强;诚信;爱人。(2)材料二原封不动地维护传统文化,材料三彻底抛弃传统文化。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尊孔复古逆流泛滥;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答出其中四点即可)(3)①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②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③地理区位优势。解析本题以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近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命题,反映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个重大命题。注意对材料的充分利用和综合分析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