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致橡树》中“慰藉”是读作wèi jí 吗,精神慰藉 是什么意思?
网友回答
《致橡树》中“慰藉”不是读作【wèi jí】,而是读作【wèi jiè】
意思:抚慰;安慰。
出处:宋·范成大 《次韵耿时举苦热》:“荷风拂簟昭苏我,竹月筛窗慰藉君。”
翻译:早上带着荷花香味的清风吹过我的竹席唤醒了我,晚上皓洁的月光穿过竹林,参差不齐的落在我的窗户上,安抚我因夏日烘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3061烤烦躁的心里。
近义词:宽慰 [ kuān wèi ] 宽解安慰。
“藉”是一个多音字,读jí时的意思是:践踏,欺凌;进贡;登记;通“籍”;顾念,顾惜;用绳缚。
扩展资料
《致橡树》创作背景:
舒婷曾经谈过《致橡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实际上,这首诗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舒婷回忆说。
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骄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骄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
蔡其骄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骄,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她补充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藉
网友回答
“精神慰藉”的意思是:在城市和农村空巢现象特别多,城市的空巢老人主要缺乏精神方面的慰藉,而农村的空巢老人还存在着更多的生存问题。
精神慰藉,在城市空巢现象主要是由于住房条件的改善造成的,在农村主要是由于贫困,很多子女外出务工。城市的空巢老人主要缺乏精神方面的慰藉,而农村的空巢老人还存在着更多的生存问题。辽宁省曾把对老人的精神慰藉作为赡养人的义务写入地方法规,但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沈阳70%的老人空巢。有如此多的需要人群需要精神慰藉,精神慰藉服务必将成为一种朝阳职业。
扩展资料:
老年人精神慰藉的方法:
1、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开展各种文化娱乐兴趣课程,比如乐器类、手工类、身体保健类课程;增加长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同辈同伴中找到情感归属感。开展各种节日活动,塑造温馨友爱的节日氛围,从而让老年人认知自我,保持生命力。
2、开展节目演出活动:日间照料中心组织中心的各种兴趣班的学员,做学习成果汇报演出,同时邀请其他文艺社团来演出;通过这样的活动给老年人带去欢笑和温暖,也让他们在自我的展示中体验到自我价值与快乐。
3、为老人完成微心愿:居家服务中心收集老年人的微心愿,比如拍个全家福、去公园踏春、和好友见面等小心愿,然后链接整合资源帮助其完成心愿;通过为老年人完成心愿,让老年人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
4、老7a64e78988e69d8331333431373337年人个案辅导:心理咨询师通过陪伴、尊重、理解和同情等心理咨询技巧,引导老人说出心里压抑已久的话,帮助宣泄情绪;通过个体访谈的形式,使老年人感受到自我价值与存在感,树立生活信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