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

发布时间:2020-08-14 09:39:14

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主观反映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虽有“神悟”,但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之理”及其他现象,他继续问道:“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云何渐渐如钩?”这表明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B.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自身主观因素制约C.以事实为依据就能准确认识事物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网友回答

1. B2. B解析1.试题分析:词人的想象,是对月亮围绕地球旋转道理的主观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B正确;意识来源于物质,不是人脑自身的,A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没有涉及实践,C与题意无关;诗句没有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说法错误。
2.试题分析:辛弃疾的继续追问,是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不能解释这一自然现象,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B正确;A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与题意不符;C“就能”过于绝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认识具有反复性。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