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选自《左传·僖公四年》)(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进,次于陉 次:驻扎B.赐我先君履 履:鞋子C.君若以德绥诸侯 绥:安抚D.汉水以为池 池:护城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怅恨久之B.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属予作文以记之C.与屈完乘而观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师退,次于召陵舜发于畎亩之中(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五侯九伯,女实征之B.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C.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D.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4)本文对齐楚双方人物的描写都很传神,请简要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1.B;2.C;3.D;解析:(1)履:踩踏。此指齐国可征伐的范围。(2)连词,表修饰;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用在形容词后面,凑足音节,无义;B.介词,用/连词,来;D.介词,在/介词,从。(3)A.“女”通“汝”,你;B.“共”通“供”,供给;C.“帅”通“率”,率领。(5) 见参考译文。 译文: 春天,齐侯率领诸侯的军队去偷袭蔡国。蔡国的军队被打垮了,随即移兵讨伐楚国。楚王派使者对齐侯说:“你们住在北海,我们住在南海,就是马牛放牧走失了,也到不了对方国境之内的。没有料想到你们会来到我们这里,这是什么缘故呢?”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代表周王命令我齐国先君太公道:‘诸侯如犯有罪过,你可以去征讨他们,来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周王还赐给我先君征伐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该贡给周王的包茅却不进献,以致周王祭祀的时候没有滤酒的东西,我要责问这件事。昭王南下巡狩到楚国没有回去,这件事我也要问个清楚。”楚使回答道:“没有贡上包茅,确是我君的罪过,以后再不敢不贡了。至于昭王没有回去,你到汉水边去问吧!”于是诸侯的军队向前推进,驻扎在陉地。 夏天,楚王派屈完去诸侯军中求和。诸侯的军队向后撤,驻扎在召陵。 齐侯把诸侯的军队摆开,和屈完同坐一辆兵车检阅队伍。齐侯说:“这么多的诸侯同来,难道是为了我吗?不过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和我同样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您的恩惠使我们国家获得幸福,您又不嫌屈辱,收纳我君,这正是我君的愿望啊!”齐侯道:“我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战斗,谁能抵御他们?用这些军队去攻城,哪座城不能攻破呢?”屈完回答说:“您如果用恩德来安抚诸侯,哪一个诸侯敢不服从您?您如果要动用武力,那么,楚国有方城山可以作为城墙,有汉水可做护城河,您的军队再多,也没有什么用处。”屈完便和诸侯订了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