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村晚眺 》诗句的大意是什么?请回答我《江村晚眺》诗句的大意是什么? 语文
网友回答
【答案】 江村晚眺
【原文】
江村晚眺 宋·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背景】
戴复古是南宋江湖派重要诗人,一介布衣,游历江湖,足迹遍及南中国主要地区.诗人晚眺江边景色,一幅静态画面:落日、平沙、江水、渔船、白鸟,一切似乎凝固了,显得那么宁静而沉寂.突然,人来鸟惊.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
【古诗注释】
江边上空的夕阳笼罩江边沙滩.潮水退了,渔船倾斜着靠在岸边. 一对白色水鸟停在江水旁.闻得有人来,就惊觉得飞入芦苇丛中.
【诗评】
这首诗在“静”与“动”的描写安排上十分巧妙,色彩运用也恰到好处:黄色的沙滩,斑驳的渔船,深褐色的堤岸,碧绿的江水,青青的芦荡,白色的芦花,洁白的水鸟,在血红的残阳映照下,更显得色彩浓郁,陆离绚丽,耀人眼目. “照”、“阁(同‘搁’)”、“立”、“入”等动词看似平淡无奇,实际运用的十分准确恰当,使整首诗画面生动起来.充分体现诗人炼字的功夫. 【诗人简介】 戴复古(1167—?)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汉族.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其诗词格调高朗,诗笔俊爽,清健轻捷,工整自然.“往往作豪放语,锦丽是其本色.”-(况周颐语).代表作为《柳梢青》、《洞仙歌》、《沁园春》(一)、《木兰花慢》、《西江月》(一)、《望江南》(一)、《减字木兰花》(三)、《贺新郎》([四]、[五])、《满庭芳》(三)、《渔父》(二)、《临江仙》、《鹧鸪天》([一]、[三])等,其中尤以《柳梢青》和《洞仙歌》两首流传最广.《柳梢青》写词人登临岳阳楼,远眺洞庭湖,望见秋水深深,波光万顷,楼头独立,吟诗朗朗,好不痛快;然念及国家危难,山河破碎,知音寥落,又不禁唏嘘感慨,心情沉痛.眼前只有君山不老,自古如今.《洞仙歌》则以清新俚俗之语言描绘画城中重阳时节的酒肆风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诗词集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石屏樵隐,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生在天台道黄岩县南塘屏山(明宪宗成化五年分黄岩南三乡设立太平县,即今之温岭市新河塘下)的一个穷书生之家. 他的父亲戴敏才,自号东皋子,是一位“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楼钥《戴式之诗集,序》)的硬骨头诗人,一生写了不少诗,但留下来的很少.曾写过相当有名的《赋小园》诗,又有名句:“人行踯躅江边路”为编《诗人玉眉》的魏庆之所赏识,在当时东南诗坛上颇有声誉.他在临终前还对亲友说:“我已病入膏肓了,不久将辞世,可惜儿子太小,我的诗将要失去传人.”可见他对诗真到了入迷的程度. 戴复古不但继承乃父的诗迷,也继承了乃父的风格,并予发扬光大,俨然成一派首领.更可贵者,他一如乃父,不肯作举子业,宁愿布衣终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卖灵魂而求功名利禄,也与乃父一样,终穷而不悔.在南宋那纸醉金迷的时代里,这确乎是难能可贵的. 戴复古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如果说赵构在临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队,北方也到处有抗金义军的烽火,但到第二代孝宗时,由于赵构的不抵抗主义,失望的失望,覆灭的覆灭,统治集团又腐败无能,早已安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复古就生于这第二代小王朝之时,碰上这样的时代,辛弃疾、陆游等尚被闲置,何况一个无名后生,所以即使戴复古“负奇尚气,慷慨不羁 ”(元•贡师泰《石屏集》序),空怀一腔忠心报国的男儿热血,又哪里有用武之地呢! 由于南宋的偏安,使台州成为东南沿海的既接近京畿又较为安定的后方,这使偏远、闭塞的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得以迅速的繁荣.特别在文化上,从唐朝郑虔启蒙以来,到这时才有一大批著名文人学者如朱熹、唐仲友、赵汝愚、尤袤、岳珂等,来到台州,并任要职,把台州文化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朱熹等人又极为重视教育,到处办书院,四出讲学,因而科举之风日盛,中举之人空前增加.南宋153年间,台州考中进士的有550人,状元一人,所以明代著名的台州人士谢铎说:“其时,台之人以科第发身致显荣者,何限!”(《石屏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