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州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

发布时间:2021-01-08 07:40:31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州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加强
B. 宗法制的衰落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井田制的推行

网友回答

A. 分封制的加强
(答案→)B. 宗法制的衰落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井田制的推行
解析: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由此可知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的原因是宗法制走向衰落;分封制在战国开始走向衰落,A选项与史实不符。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与题意无关;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走向瓦解,与史实不符。
【考点定位】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