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22:37:26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1)~(5)题。  [1]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8]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9]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一反既往”使人想起成语___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2)第[4]小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请想像闻先生讲的是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该如何理解这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时代背景,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一如既往 完全和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2)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这段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这时讲的应该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之类的话,是揭露反动派、鼓舞人们斗志的话。(3)在这里,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闻一多先生为了反对独裁、大声疾呼的发展过程,语言精练,生动形象。(4)因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搞白色恐怖,言论不自由,谁反对就有被杀害的危险,所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不是普遍意义上的说和做,他的“说”和“做”也就必须以生命为代价。(5)他走到游行示威的队伍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形象地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提示: (1)本题训练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的理解。要正确理解“反”的意思,可以借鉴“一反常态”中的意思。这个词语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干革命不同于做学问的做法。(2)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主要是紧扣闻一多先生此时的思想认识和革命气概来想像他此时的话语。(3)本题训练文章中表现手法的使用。这里的夸张手法很明显,但应体会到这样写的作用,就在于生动地表达闻一多先生的思想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4)本题训练联系背景,理解句子意思的能力。说话和做事居然需要以生命为代价,肯定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系,我们在文中能够找到这样的内容。 (5)本题训练对人物形象描写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形象描写的作用在于形象地表达一种认识,或者说是使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这里的形象描写就是形象地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