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实】求古代哲学学说,如“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

发布时间:2021-04-05 14:55:53

求古代哲学学说,如“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相关知识. 历史

网友回答

【答案】 一、“天与人”,是指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国古代哲学最根本的观点就是“天人合一”,无论是帝王的“受命于天”,还是常人的“诚与天通”,或是政治上的主张“天聪明自我民聪明”,都是这个意思.
  二、“名与实”,是指概念与客观存在的关系,最早探索这个问题的当属老庄道家,例如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意已经相当深刻了.而战国时期赵人公孙龙、魏相惠施等名家则在探求“名”、“实”关系上既有逻辑推理,又有哲学思辨,对中国古代哲学影响很大.
  三、“形与神”,是指意识与存在的关系,东汉王充在论述形神关系上起步较早,而南北朝时期无论是佛教有神论,还是范缜的无神论,在“形”、“神”关系上认识上更加深入了.
  四、“知与行”,是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老子、孔子开始,历代大家对此问题都很感兴趣,但论述“知”、“行”关系最明白、最深刻的,是明朝的王阳明.王阳明的名言“知是行之始,行之知之成”独步千古,不但超越了宋儒,就是毛泽东的实践论也不能出其范围.
  五、“心与物”,其实还是指认识与存在的关系.用现代的观点来看,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物外有心”,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所谓“因物生心”,属于唯物主义了.其实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简单区分,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这个问题至今哲学界还在争论.
  六、“理与气”,是宋儒的创造,最早的权威是北宋关中张载,即张横渠,南宋朱熹虽然师承二陈,但还是接受张横渠的理气说,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挥.“气”既指生天生地的阴阳之气,也指天赋于人、区别于他人的特质;理则指“天道”、“自然之理”,用现代的观点看就是客观规律.宋儒关于理与气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天命流行,于穆不已,其赋于人,为性之善,是曰天理”,总之,就是理生于气,寓于气,非气不可生,非气亦不可见.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