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12: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之以饥谨                                        因:继,接着     B.且知方也            方: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C.舍瑟而作                                           作:站起来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伤:为……而伤感 2.下列各句“而”的用法与“风乎舞雩,咏而归”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子路率尔而对曰                                 D.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问志,四个学生的回答,从表面上看,似乎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     B.孔子之所以笑子路,是因为子路太过于重视军事了,他要使老百姓个个都有打仗的勇气的想法是很幼稚的。     C.孔子赞成曾点的志向,是因为曾点所描绘的正是儒家所追求的礼治社会的理想图景,这也恰是孔子所无限向往的。     D.本文以简要的叙述和生动的对话,再现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侍坐孔子时的情景,刻画可人物的不同性格。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③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网友回答

1. D  ( 伤: 妨碍) 20080919   2. C. ( 而: 表修饰。A.表转折,却; B.表并列;D.通“尔”,你 ) 3. B. (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可知) 4. ① 你们平时就说:‘人们不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怎么做呢? ②至于那礼乐教化,就要等德行高的人了。  或 至于它的礼乐,只能等待德行高尚的人来做了。 ③ 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就不是一个国家呢?   或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者五六十平方里,就不是国家呢?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