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有何重要意义,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发布时间:2020-07-09 13:41:29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有何重要意义,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网友回答

编辑同志: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这一重大原则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体现这一原则?四平市读者:张健张健同志:您提出的问题是《决定》第五部分,即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原则,需要在学习中认真领会,并在改革实践中积极贯彻和体现。应当说,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的一种共同追求,但又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有的只强调效率,忽视社会公平,结果是社会成员收入相差悬殊,两极分化严重,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有的则片面强调公平,“福利”过多,致使政府不堪重负,产生了诸如“瑞典病”之类的弊端。在这里,固然有经济制度(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根本原因,但也从客观上反映了操作上的难度,正因为公平与效率很难兼顾,因而被很多经济学者称之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两难命题。有人曾将公平与效率的兼顾喻为“刺猬取暖”。

网友回答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效率优先,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有两层含义:一、把个人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钩。二、把生产要素的收益和各要素的经济效率挂钩。坚持效率优先,就必然要求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当然,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不能出现两极分化,这是效率优先原则实现的社会条件。
  ②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政策时,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效率与公平上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统一性来看,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较大提高为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从对立性方面看,两者存在着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一面。收入差距较小,固然公平了,但对经济社会中的主体刺激作用不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收入差距过大,固然能刺激效率的提高,但又会出现社会的不稳定与不和谐,反过来又会影响效率。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国民收入再分配应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具体措施: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处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把握好“度”,效率优先的度是不能发生两极分化,兼顾公平的度是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从现实的情况看,效率优先主要应从微观分配过程中体现出来;兼顾公平主要应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