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和苏秦什么关系,一个故事关于苏秦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7-11 15:18:36

张仪和苏秦什么关系,一个故事关于苏秦的故事

网友回答

张仪和苏秦是师兄弟的关系。
  张仪: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和外交家,在张仪年轻的时候就拜师在鬼谷子门下,跟随着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等到张仪学完出山以后在秦王的手下做谋。
  首次创立了连横的外交政策,并且游说其它六国入秦,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赏识以后被封为相国,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登基,从此张仪失去了宠信逃到了魏国担任相国,在第二年的时候去世。
  苏秦:
  苏秦和张仪一样同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从横家,苏秦在张仪之后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但是在学习以后因为不受到赏识非常落魄。
  最后因为刻苦钻研了《阴符》以后游说各国,最终得到了燕王的赏识出使赵国,在出使赵国以后苏秦提出了合纵的策略让六国共同攻打秦国。
  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六国联盟解散以后,苏秦又来到齐国实行反间活动,后来因为遭到齐国众多大臣的嫉妒派刺客刺杀苏秦,吴琴在临死前献出计策杀死了刺客。
  扩展资料
  苏秦和张仪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辩士,他们都是鬼谷子先生的高徒,个个才华满腹,尤其是都有一副三寸不烂之舌。
  苏秦的命运却远远比不上张仪,他虽然空怀满腔抱负,却不得施展。张仪却恰恰相反,两人都曾出使秦国,游说秦王采纳自己的主张。
  但结果却是,苏秦被拒,而张仪则得到了重用。鬼谷子说: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就是说,探得真实情况,然后才能制定恰当的方法和措施。
  这种方法可以使你随意出入、进退自如,就像在门内安放了一个门闩,想插上就插上,想打开就打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秦

网友回答

一、苏秦刺股
  见于《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人,少时便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多年。
  为求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 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地返回家中。亲人见他如此落泊,都对他十分冷淡。
  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阴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国。
  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苏秦缔约六国,联合抗秦,投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15年之久。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二、得志燕国
  燕文公二十八年(前334年), 苏秦到燕国,等待了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  苏秦游说燕文侯,先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国与赵国的相依之势,接着批评燕国的战略错误:担忧千里之外的秦国,却不担心百里之内的赵国;最后建议燕文侯合纵赵国,结为一体。
  燕文侯认为苏秦之议很有道理,允诺苏秦“如果能以合纵之计维持燕国安定,愿举国相报”。于是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前去游说赵国。
  三、合纵六国
  苏秦在赵国时,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生擒了魏将龙贾,攻克了魏国的雕阴,并打算挥师向东挺进。苏秦担心秦国的部队打到赵国,盟约还没结缔就遭到破坏。于是决定智激同窗张仪入秦,维护萌芽期的联盟。 
  苏秦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张仪到来后,苏秦却故意不理不睬,并当众羞辱后打发他离开。张仪又羞又气,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
  苏秦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
  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知道后,感叹自己没有苏秦高明,并许诺在苏秦当权时不攻打赵国。
  四、苏秦说韩
  苏秦到了韩国,游说韩宣王。苏秦先分析韩国的优势:地势坚固,军队几十万,且善于冶炼兵器;  再陈述臣服秦国的弊端:侍奉秦国,秦必然要求割让宜阳、成皋,一旦同意,秦国就会变本加厉,土地有限,秦国的欲望无限,离灭亡之日就不远了; 
  最后苏秦说:大王如此英明,军队又如此强悍,却甘居秦国之后,我真替大王感到羞耻!韩宣王听完脸色大变,手按宝剑,仰天叹息道:“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也决不能侍奉秦国。既然赵王已经有了主意,我愿意举国听从您的安排。”
  五、摆脱谗言
  有人毁谤苏秦出卖国家、反复无常,将要作乱。苏秦怕获罪,返回燕国,燕王却不再给他官职。苏秦推断有人毁谤自己不忠信,因而求见燕王, 告诉燕王:忠信之人一切为了自己,进取之人则是为别人;自己弃家外游,就是要求得进取。接着,苏秦以曾参、伯夷、尾生为例,反对“忠信”、提倡“进取”。
  苏秦说:“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会离开父母在外面过上一夜,又怎能让他到燕国,侍奉处在危困中的国君呢?像伯夷一样的廉洁,坚守正义而饿死在首阳山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取回十座城池呢?像尾生那样诚信,抱柱而死,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退去齐国军队呢?我正是以所谓的忠诚信实在国君面前获罪的呀。”
  燕王反问苏秦:“你自己不忠诚信实罢了,难道还有因为忠诚信实而获罪的吗?”苏秦举例说:妻子与人私通,打算毒死丈夫,侍妾就假装摔倒打翻了毒酒。丈夫很生气,惩罚了侍妾。
  侍妾打翻毒酒,保存了丈夫和妻子,却免不掉挨板子。我的罪名跟侍妾的遭遇相类似! 于是燕王恢复了苏秦的官职,愈发厚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苏秦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