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走过长亭梁缪善 无数次经过长亭短亭,在幽暗的夜色里,在明媚的阳光下。每一次我都急切地寻找着,寻找那在历史镜框里陈列了千百年的风景。 夕阳在山,暮色四合,姜白石青衫一袭,幽幽吟唱:“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是啊,第一要紧的是不要在那歌舞樽前、繁华镜里,将离人忘却;要记取,当时明月,曾照你我,琵琶弦上说相思。总承望“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不曾想,劳燕分飞。就算有名满天下的并州剪刀,又怎能剪断如水离愁?《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里,崔莺莺莲脸生忧,朱唇轻启:“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怨青山,怨疏林,崔莺莺的幽怨比古道还要绵长。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自古以来,多少个晨昏里,送别和盼归,流泪和妆欢,在十里长亭里一幕幕地上演。世上还有什么比长亭更令人驻足徘徊、愁肠百结的呢?而长亭总是和杨柳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杨柳,拿什么来系住离人、系住去舟?“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广漠的时空里,斜晖是永恒的存在;迢迢的人生中,别离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永恒。柔弱的柳丝纵使绵长,又哪里系得住斜阳,还有你匆匆来去的脚步?春宵苦短,快乐的日子总显得像昙花一样易谢。而长长的是别后的芭蕉雨声、孤灯寒夜。所以夫子站在河边感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黄了又绿的杨柳,委实是太残酷了。 在车辚辚、马萧萧的古道边,早在秦汉时,便开始置亭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写道:“水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李白有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愁肠百结的何止是那楼上人?还有在路上无法停止跋涉的自己。你看归鸟在飞,那漠漠平林就是它温暖的家。而游子的家呢?就在路的那一头。可每一次踏上的,都不是归去的路。每踏一步,就离故乡更远。这路上,重重叠叠着长亭短亭,重重叠叠着两个字:漂泊。每一座长亭短亭都是憩息地,可每一座长亭短亭都不是目的地,都只是另一段漂泊旅途的起点。漂泊者刚一停步,又要出发。暮色苍茫中,他就这样怀着沉重的归乡梦,却背对着家乡,走了一程又一程,越走离家乡越远。 怪不得崔莺莺道:“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作重重叠叠的泪。”人生道上,你走啊,走啊,为的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此刻,你将远去,我打扮了给谁看?泪雨纷飞又怎样?脂残粉落又怎样?钏松了,发散了,可恨的是长长的青丝绾不住你渐行渐远的脚步。 因为长亭负荷着无尽的离愁别恨,所以,有人干脆将它叫做了“离亭”:“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长恨”两字,告诉我们,五代乱世,饮散离亭对于作者徐昌图来说,一定不是破题儿第一遭了。人生就像断蓬一样随风飘荡,这飘零的身世,哪里能由自己作主?上船西行,却频频回头东望,始而回头,送行者已隔一重烟柳;继而回头,则烟柳由一重而两重、三重、四重,直至无数重。渐渐模糊,终至于只有呜咽逝水。而看看前路,分明只有孤雁。雁儿啊,天已寒,日已暮,你孤零零地飞啊,飞啊,飞向何处呢?而离亭话别之际,哪管杯深杯浅,只求一醉解千愁。可今晚一个人躺在船里,孤枕、残灯,酒醒时,愁转浓。雁儿啊,这悲愁你的羽翼、我的船儿如何载得?(选自《黄岩文学》)1.第一段中有“怨青山,怨疏林,崔莺莺的幽怨比古道还要绵长”。请问这与“长亭”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样理解第三段中“这黄了又绿的杨柳,委实是太残酷了”这句话的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说说第四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长亭是送别之地,崔莺莺的幽怨是在长亭里生发出来的,因此,长亭为崔莺莺的幽怨提供了背景。 2.指随着时间的更替,伴随着主人公的是无穷无尽的孤寂,这样的现实生活让人觉得非常残酷。 3.离家的游子,在外漂泊的日子里都会经过很多长亭短亭,但每遇到一处长亭短亭,就表明游子离他的家乡又远了一程,在外漂泊的愁肠又更深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