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新编与文化啃老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2:27:3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经典新编与文化啃老

程秋生

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作者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集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位大手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其实,充其量是把不足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何以如此?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至于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不必在意。反正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就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其实,恰恰相反。比如,一些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大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帮的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这些年,连续新编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就是例证。“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只要读读新闻就不难看到,这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故里、姜尚故里、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从赵云故里、诸葛亮耕地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于是,有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对此现象,人们称之为文化“啃老族”。文化“啃老”,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并不尽然,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者有之;盲目开发、受利益驱动者有之;热衷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政绩者有之;仿佛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其实,错矣。对于名人故里、古人坟墓,理应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才是当务之急。 

依我看来,“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动,蜂拥而至。只有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才能使“经典”神韵无穷,历史遗存光彩夺目,闪烁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而仰之。

(选自2010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倘若少了四大名著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

B.改编“经典”作品,需要渊博的知识,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否则是很难成功的。

C.现在影视圈改编的电视剧,有一种“长”的倾向,把不足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剧。

D.文化啃老,就是争夺古人遗址,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

E.“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动,蜂拥而至。这是人们达成的共识。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影视圈有些人因受金钱驱动,利益所致,因而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的改编出现。

B.改编经典,如果在意于“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就会弄得那些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

C.文化“啃老”,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背后暗藏着厚古薄今、追求政绩等诸多动机。

D.由于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所以他们就敢于胡编乱造。

3.怎样避免“经典改编”和“文化啃老”急功近利的做法?(4分)

4.结合全文简要说说出现文化“啃老”的原因。(4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DE

2.B

3.“文化啃老”——理应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经典改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要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

4.①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②盲目开发、受利益驱动。③热衷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政绩。

【解析】

1.D项绝对化,原文有“仿佛”一词。E项以偏概全,文中只是个人看法。

2.弄得编导们狼狈不堪的是,难以处理那些改编者的笑话作品。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答题时可参考文本的最后一段,两方面都是要答,各2分。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在第三段,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