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徐迟《祭马思聪文》(节选),联想雨果《巴尔扎克葬词》,筛选重要信息,回答问题祭马思聪文(节选) 历史上,放逐、出奔这类事不少,屈原、但丁是有名的例子。在“文革”中,我中华民族的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受尽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被迫于1967年出走国外,以抗议暴徒罪恶,维护了人的尊严,他根本没有错,却还是蒙受了十九年(1967—1985年)的不白之冤…… 后来在他女儿马瑞雪回忆她父亲最后日子的文章里说到,一个晚上,马思聪听着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乐》。他忽然失声痛哭。他求他夫人王慕理让他哭一个够。后来,他含泪说:“这个世界很美。”他为什么哭?他哭他内心的哀伤。他哭他离开了祖国大地这么久了没能回去。但这个世界很美,很美。 有一次中央音乐学院一位前副院长和我谈到他们在“文革”中的往事。这位前副院长在黯然伤神中,突然颜容扭曲,喘息地说道:“有人用有钉子的鞋子猛打马院长……怎么打得下去!……”他说不下去了! 那年年底我回到国内,不久便听说我国已公开为思聪平反。不白之冤终于昭雪了。从此我就等他回国。1985年8月16日,他从美国寄我一封长信,其中讲到他“读了叶浅予文章,谢谢他的真情。那时代的人好像比较真情,‘文革’把人弄坏了”。 那封长信是他从欧洲旅游回来写给我的,他写到了南斯拉夫的钟乳石岩洞,威尼斯舟子的金色歌喉,罗马的铁伏黎喷泉的音乐和华格纳常去喝咖啡的一家希腊咖啡店。他还写到翡冷翠的大教堂,比萨的斜塔。还有,如入仙境的瑞士雪山,以及大雪纷飞之下雪山餐厅里的丰盛午餐。还有他的那一别已半个世纪的巴黎。他写到巴黎他的母校国家音乐学院的陈旧的铁门。最后他到了伦敦,这次旅游快要结束了,他忽又悲从中来,说“盛衰转换,月圆月缺,周而复始,自是天地之轨道”。什么引起他的感慨万端?他为何要自苦了呢?想来是因为他能作欧游,还不能回国。他只在信尾说了,“待我从西双版纳出来,立刻跑新疆。”这却不是说他想去一次云南和新疆。不,他说的是他正在修改那五易其稿的、以云南民歌为主要旋律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作品第六十号),等到他修改完工,从这曲中,从云南旋律中跑出来,便要立刻跑到以新疆民歌为主要旋律的一部写新疆生活的大歌剧《热碧亚》(作品第六十一号)的创作中去。他人在北美心在祖国。他只是没有法给我说他暂时还不能回国来,虽然他正驰神于云南的热带雨林和新疆的天山南北牧场上…… 1988年5月20日,马思聪逝世一周年。他在无可奈何中生,在无可奈何中死,生离死别,徒呼负负。呜呼哀哉,作文奠祭,其辞曰:逝者如斯,从兹离分。恨别经年,梦睹英灵。你是珍珠,晶莹蒙尘。你是国宝,横遭蹂躏。黄钟坠地,瓦釜雷鸣。美人离宫,骚客出境。梦思沸腾,莫此为甚。魂逐飞蓬,爱国有心。孀闺泪尽,永安幽冥。欢怨非贞,中和可经。幽幽琴声,一往情深。民族之音,冬夏常青。百世芳芬,千秋永恒。(选自1988年5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试题】同是悼念性文章,《祭马思聪文》与《巴尔扎克葬词》写法多有不同。(1)就开篇的艺术手法来看,二文方法不同 ①徐文开篇的方法是; ②雨果文开篇的方法是。(各4格)(2)就整体把握内容来看,二文的表达方法也不相同 ①徐文;(限7格) ②雨果文。(限8格)(3)请从文中至少筛选出3处表现马思聪先生身处异地心系祖国的语句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4)下面从文中所摘录的语句,各运用了哪种修辞格?请仔细思辨,分别为它们定位: ①“待我从西双版纳出来,立刻跑新疆” 答:修辞格。 ②“你是珍珠,晶莹蒙尘。你是国宝,横遭蹂躏” 答:与修辞格。 ③“魂逐飞蓬,爱国有心。孀闺泪尽,永安幽冥” 答:,与修辞格。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①由远及近 ②直接切入 (2)①写得具体,细腻 ②写得概括,线条粗 (3)①他含泪说:“这个世界很美。”他为什么哭?他哭他内心的哀伤。他哭他离开了祖国大地这么久了没能回去。 ②这次旅欧快要结束了,他忽又悲从中来,说“盛衰转换,月圆月缺,周而复始,自是天地之轨迹。”什么引起他的感慨万端?他为何要“自苦了”呢?想来是因为他能作欧游,还不能回国。 ③他人在北美心在祖国。……他正驰神于云南的热带雨林和新疆的天山南北牧场上。 (4)①借代。西双版纳——借指《A大调钢琴协奏曲》;新疆——借指《热碧亚》。 ②暗喻,对偶。 ③借喻,对偶,借代。魂逐飞蓬——比喻马先生虽飘泊国外却始终魂系祖国;孀闺——借指马先生的夫人和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