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下列问题。(19分)1.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3)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 A.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客之美我者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小大之狱D.甚矣,汝之不惠 6.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 ) A.何以战? (《曹刿论战》)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和《出师表》中的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网友回答
1.略2.略3.(1)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虽然亦可)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处理4.D5.C6.D7.略
【解析】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一般遵循结构以及意思原则即可。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义的能力。D项中的”忧患“古今义一样。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之“字的能力。C项为”的“的意思,其他三项为‘助词,无意义’。6.本题考查学生对倒装句式的把握能力。A、以何战。B、有何陋。C、吾与谁归。7.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其共同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他们劝谏的内容分析劝谏艺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