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小题. 竺可桢--“浙大保姆 张伟 (1)在任校长之前和之后.

发布时间:2021-02-17 13:20:1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小题。

竺可桢——“浙大保姆”

张伟

    (1)在任校长之前和之后,竺可桢一直是以气象学者为人所知。因此,1936年受命担任浙江大学校长:被视为他人生路上一次意外的拐弯,而且“一出手,就如此漂亮”。

    (2)这位校长,身材瘦削,举止优雅,戴一副圆圆的眼镜,看上去有点像苦行僧。但他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温厚光辉”的。

    (3)教授费巩,极有才子气,一度对竺可桢不满,开教务会时,当面冷嘲热讽:“我们的竺校长是学气象的,只会看天,不会看人。”竺可桢却微笑不语。后来,竺可桢不顾“只有党员才能担任训导长”的规定,认定费巩“资格极好,于学问、道德、才能为学生钦仰而能教课”,照样请他做训导处长。

    (4)物理学家束星北,很有侠气,却又脾气暴躁。浙江大学因战争西迁,他对竺可桢不满,于是一路跟在这位校长后面,数说其种种不是,竺可桢也总是一笑而过。后人回忆,竺可桢虽然并不欣赏束星北这种作风,与他私交不深,却力排众议,将他聘为教授,并经常为保护这位有才华的教授而费尽周折。

    (5)这位校长,曾在新年之夜,全家吃霉米,却把自己的工资分给教员们。难怪当时的数学教授苏步青,提到竺可桢时反复念叨:“他真是把教授当宝贝儿,当宝贝儿啊。”

    (6)正如竺可桢在就任声明中所言,他认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培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植出博学敦行的学者”。结果,竺可桢手下,有一批“听听名字就令人神往”的教授:王季梁、胡刚复、梅光迪、张其昀、束星北、张荫麟、苏步青、贝时璋……这些人大多性格独特,气度不同,却都对竺可桢服服帖帖。

    (7)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的人品一如他老家绍兴的白墙黑瓦,一派日月山川般的磊落明静”。也有人认为,这得益于他作为科学家所强调的“只问是非”的科学精神。

    (8)当时时局动荡,学校内有各种政治力量。竺可桢坚持学术独立、教育独立,总是力排政治干扰,维护学术和教育的尊严,“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才干为浙大营造了相对安定的学术、教育氛围”。就任校长时,他曾约法三章,第二条就是“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政党之干涉”。

    (9)他告诫学生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的习惯,反对学生参加任何党派之争,也不主张各种政治派别在学校活动。他对左派学生组织的“学潮”十分反感。多次公开表示反对,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读书。

    (10)不过,有一次,学生不顾学校阻拦,冲上街头游行。面对军警们荷枪实弹,竺可桢举起小旗,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虽然他不赞成学生的行为,但“既然年轻人上了街,我就要保护他们的安全”。一旦有学生被捕,他总是极力营救,一定要到狱中看望他们;如果学生受审,他也一定要到庭旁听。到竺可桢60岁时,浙江大学的学生送来锦旗,上写:“浙大保姆。”

    (11)书评家马勇曾感叹,在当时混乱的时局下,中国的大学教育并没有就此垮台,相反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民族复兴保留了难得的读书种子,毫无疑问是因为,那时的中国还有一批有见解、有能力的大学校长。

    (12)浙江大学迁址途中,每到一地,即结茅架竹,搭屋建棚,图书仪器一箱箱开出来,按时开课。学生黎明即起,于朝阳之下,漫山遍野,朗诵默读。尽管当时物质条件极其贫苦,但这段时间,成为许多学生一生最难忘的时光。而当时的竺可桢,总是以高尚的道德鼓舞学生。他的一名学生年迈时接受记者采访,有些陶醉地回忆这位老校长的话,“好似杏花疏影里响起的笛声,那样嘹亮与悠扬,将日月星辰都打开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下面对文节有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A.“一出手,就如此漂亮”,用语精简,以点带面,指出当时撑起中国大学教育天空的校长们德才双嚣的共性特点。

    B.文章第7段总结性收束前文,从磊落人格和科学精神两方面高度概括了竺可桢为浙江大学做出的突出贡献。

    C.文章为了全面展现传主的精神品质,采取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在叙述中又融入“评”成份,既体现了全面性,又体现了深刻性。

    D.最后一段描写浙江大学迁址途中学生勤于读书的情景,烘托了竺可桢精于治校,善于培养学生的不凡精神。

    E.文章结尾引用的画线句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竺可桢以高尚的道德鼓舞学生、启发学生不断进步成长的情怀,饱含了学生对竺可桢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依据全文,全面概括竺可桢的性格特点。

文章第9段写竺可桢对学生的要求与第10段所写的似乎存在矛盾,你是怎样看的?请简要分析。  .

从全文角度,探究文题“浙大保姆”的丰富内涵。


网友回答

答案:

【小题1】CD

【小题2】①对同事的讥讽、不满表现出大度宽容;②任人唯才唯德;③生活上,以仁爱之心体贴关心他人;④办学、浩校富有远见、富有科学精神;⑤人品明静磊落,品德高尚,学问深厚,⑥爱生如子。

【小题3】并非矛盾(2分)。竺可桢反对学生参加党派之争、组织“学潮”以及各种政治派别在学校的活动是出于他作为科学家“只问是非”的科学精神,因为在他看来,学生当以读书为首要任务,要做到“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2分)。而他参加学生的游行、营救被捕学生、旁听学生受审等则是出于位长者对晚辈、校长对学生的爱护,体现了竺可桢的人文情怀。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全面体现了一位学者治校的人格魅力(2分)。

【小题4】“浙大保姆”既是学生对竺可桢先生的真情评价,也是作者包括所有尊敬竺可桢先生的人的真情评价。面对竺可桢为学生所做的一切,学生书写“浙大保姆”锦旗,表达了学生对竺可桢校长由衷的钦佩和感激之情,温馨而朴素的称呼中,彰显了竺可桢的伟大人格(2分)。作者以“浙大保妈”为题,表达了对传主的尊重,在尊重中倾注着对竺可桢伟大人格的歌颂与赞扬。作者所记竺可桢的事迹,无论是对同事还是对学生、对学校所做的一切,都出于真心,出于责任(2分)。


解析:

【小题1】A项引用的语句只是赞扬竺可桢的;B项第七段既是承上,又是启下;E项无拟人、夸张,4分。

【小题2】每项1分,共6分。

【小题3】须从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两方面回答,共6分。

【小题4】答案须从学生评价和作者评价两力面回答,4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