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的一生是怎样的,乐毅是谁?
网友回答
乐毅,赵国灵寿(今河北平山县)人。他出生于一个富有武学渊源的贵族家庭,其先祖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名将乐羊。魏文侯40年(公元前406年),乐羊曾统帅魏国大军攻灭中山国,因军功卓著而被封于灵寿。其后,灵寿被纳入赵国的版图,乐毅家族便成了赵国的臣民。这样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乐毅从小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他品行端正,聪颖好学,嗜好兵法,这就为其日后走上戎马倥偬的征战道路,笃行其建功立业的抱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诸侯国为了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并最终夺取胜利,都纷纷招揽人才,进行改革;同时也积极开展争取与国的外交攻势。在这种特定环境之下,上阶层的地位迅速提高,出现了“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局面。有才华的士人怀着建功立业的夙愿,纷纷投靠明主,以求在历史舞台上一展身手。乐毅走的也是这条道路。他开始时因其才能出众和善于用兵而被拔擢为赵国官吏。赵武灵王27年(前299年),赵国发生了沙丘之乱,政局动荡,乐毅失望之余作出决定,辞离赵国,前赴魏邦,并在那里担任大夫的官职。不久,乐毅的人生道路又遇上一次重大的转机,这就是他在出使燕国的过程中,知遇于一代明主燕昭王,于是乐毅放弃了魏国所给予的优厚待遇,毅然留在燕国,担任“亚卿”要职,主持军国大事,佐助燕昭王演出了一场克齐兴燕的历史活剧。
乐毅先后仕赵、仕魏和仕燕,这段丰富的政治生活经历,对于他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最终叱咤风云、匡建功勋具有重大的影响。这种机遇的出现固然与当时人才自由流动的环境有关,因为当时出国游历,无需持有护照,不必办理签证;但他出仕燕国,同多年来齐燕矛盾激化的形势更息息相关。换句话说,燕国求贤、图强,是乐毅成为一代军事奇才的历史契机。燕王哈3年(前318年),燕国发生了因燕王哈“禅让”事件而引起的内乱;齐国乘机出兵燕国,很快攻下了燕都蓟城,控制了整个燕国。然而齐军在当地烧杀抢掠的残暴行径,终于激起燕国民众的强烈反抗,其他诸侯国也纷纷向齐国施加压力,齐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撤离燕国。但此事毕竟埋下了两国间仇恨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矛盾势必激化。燕昭王即位后,表面上维持同齐国的关系,暗中却积极备战,发愤图强,准备伺机攻打齐国,报仇雪恨。为改变燕国羸弱的局面创造克齐的机会,他特地建造一座“黄金台”网罗天下文武奇才。燕昭王对乐毅的才名素有所闻,所以当他出使燕国时,燕昭王对他优礼备至。燕昭王的器重,使乐毅很受感动,而燕国欣欣向荣的气象,又使乐毅备受鼓舞。他认定燕国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建功立业场所,于是主动请求留燕效力。从此,乐毅一面训练燕军,一面辅佐燕昭王进行政治改革。经过20余年的努力,燕国民众殷富,国库充盈,士卒乐战,为进攻齐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乐毅本人也在这一过程中际会风云,成为一颗脱颖而出的璀璨将星。
网友回答
乐毅。首先,是燕国是弱国,乐毅能打败齐国,几乎使齐国灭国,个人的带兵领导能力毋庸置疑。另外,乐毅能占齐70于城,占齐达5年,生养教化,而齐人信服,足见其政治能力非同凡响。最后,要知道战国后期,合纵没有一个成功的,而乐毅联合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军,其联合组织能力也是首屈一指。乐毅一退,齐国田单即能反胜,乐毅的重要性不言而明,要知道田单在战国后期也是一位有能力的能人,齐国在他手上得以存。乐毅一生只有军攻一战,那是因为燕昭王能知遇他,后来的惠王不能用人,顾而功败垂成。由此可见,乐毅不光是军事将领,其治理组织能力也不是一般的。
白起,用兵能力不谈了,几乎一生全胜,连史记也赞叹,他一生征战30余年,占城90多,而你要知道乐毅攻齐的短短几年就占城70多,而且是和秦并称的齐国。而且,有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秦国经过变法之后,已经是战国中属一属二了(要不然秦国也不会和齐国东西称帝了),他的士兵作战能力军事制度要强于其他国家的。而白起的政治能力,历史记载不多,可以想象应该最多算一般吧。
所以,我觉得还是乐毅强,可能军事能力没有白起强,但至少相差不大吧,要是相差太大怎么会几乎灭齐国,况且乐毅不是没有能力灭,而是当时主要想教化齐国,让燕国能够永久占领,而不是简单的侵略,只是没有想到昭王先逝,惠王不信任。但是,乐毅的能力肯定比白起强很多,属于军政两栖吧,所以我觉得综合能力是乐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