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07:0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青铜时代  近代雕刻大师罗丹,有一件早年的作品《青铜时代》(TheAgeOfBronze),是我十分喜爱的雕刻作品。这件作品雕的是一个青年的裸像,他的右手紧紧抓着头发,左手握紧拳头,头部向着远方和高处,眼睛尚未睁开,右脚的步伐在举与未举之间,巴黎大学教授熊秉明说,这件作品“年轻的躯体还在沉睡与清醒之间,全身的肌肉也都在沉睡与清醒之间,眼睛还没有睁开,尚未看到外界,当然尚未看到敌人与爱人,像一个刚刚成熟的蛹,开始辗转蠕动,顷刻间便要冲破茧壳,跳入广阔的世界”。  他并且评述说:“我想老年的罗丹就再做不出《青铜时代》来。只有少壮的雕刻家的手和心才能塑出如此少壮生命的仪态和心态。”这使我想起去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看罗丹的雕刻大展,当时最吸引我注意的是《青铜时代》与《沉思者》两件作品。《沉思者》刻着一个中年人支着下巴在幽思,是最广为人知的罗丹作品,也是罗丹风格奠定以后的杰作,《青铜时代》则鲜为人知,有许多罗丹的画册甚至没有这件作品,老实说,我自己喜爱《青铜时代》是远胜于《沉思者》的。  在美术馆里,我从《青铜时代》走到《沉思者》,再走回来,往来反复地看这两件作品,希望找出为什么我偏爱罗丹“少作”胜过“名作”的理由,后来我站在高一百八十一公分与真人同大的《青铜时代》面前,仿佛看到自己还未起步时青春璀璨的岁月,我发现我爱《青铜时代》是因为它充满了未知的可能,它可以默默无闻,也能灿然放光;它可以渺小如一粒沙,也能高大像一座山;它可能在迈步时就跌倒,也可能走到浩浩远方;它说不定短暂,但或者也会不朽……因为,它到底只走了生命的一小段。  《沉思者》却不同,它坐着虽有一百八十六公分高,肌肉也十分强健,但到底已经走到生命的一半,必须坐下来反省了,由于它有了太多的反省,生命的可能减弱了,也阻碍了行动的勇猛。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不管怎么样,青年总比中年有更大的天空,它真像刚刚出炉的青铜,敲起来铿然有声,清脆悦耳,到了中年,就不免要坐下来沉思自己身上的铜锈了。  不久前,有一位在大学读书的青年来找我,他对铺展在前面的路感觉到徘徊、惶恐、无依,不知如何去走未来的路。我想,每个人的青年时代都要面临这样的考验,在青年时就走得很平稳的人几乎没有。有人说《青铜时代》是罗丹青年时期的自塑像,即使像他这样的大艺术家,显然也经过相当长久的挣扎,没有青铜时代的挣扎与试炼,就没有后来的罗丹。  现代人每天几乎都会在镜子前面照见自己的面影,这张普通的日日相对的脸,都曾经扬散过青春的光与热,可怕的不是青春时的不稳,可怕的乃是青春的缓缓退去。这时,“英雄的野心”是很重要的,就是塑造自己把握时势的野心,这样过了青春,才能无怨。我曾注意观察一群儿童捏泥巴,他们捏出来的作品也许是童稚的、不成熟的,但我可以在那泥巴里看见他们旺盛茁长的生命与充满美好的希望。而从来没有一位儿童在看人捏泥巴时不自己动手,肯坐在一旁沉思。每个人的青年期都平凡如一团泥巴,只看如何去捏塑。罗丹之成为伟大的艺术家,那是他把人人有过的泥巴、石头、青铜一再地拿来见证自己的生命,终于成就了自己。  能这样想,才能从《青铜时代》体会到更大的启示,一个升火待发的火车头总比一部行到终点的车头更能令人动容。  (选自《林清玄散文作品选》,有删节)1. 文章第四自然段中说,“到了中年,就不免要坐下来沉思自己身上的铜锈了”一句中“铜锈”是指什么?                                     2.作者认为《青铜时代》和《沉思者》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请根据文意,对其差别分两点进行概括说明。                                                                               3.文章结尾说,“能这样想,才能从《青铜时代》体会到更大的启示”。你认为作者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此外,你自己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之所以喜爱《青铜时代》不仅是因为它充满了未知的可能,而且还因为作者看到了自己青春璀璨的岁月,引发许多美好回味。B.文中连续引用熊秉明的语言,是从《青铜时代》的内涵和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与艺术作品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其观察和评论都很深刻。C.本文主要是通过《青铜时代》和《沉思者》这两件作品的比较,其目的在于表现作者对两种不同的人生的看法。D.最后一段既表达了作者喜爱《青铜时代》的内心情感,又与文章开头的引述相应,很能启人深思。E.本文首先谈《青铜时代》,并由此引发了对青春时光的思考,认为青春时光往往会经过坎坷和挫折,只要不断锤炼,见证自我,就能有所成就。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被世俗所沾染了的不再清纯的一些品性和情感。 2.①《青铜时代》雕的是一个青年的裸像,《沉思者》刻的是一个中年人支着下巴在幽思。一是青年,一是中年;两者的形态和神态也完全不同。②《青铜时代》有着少壮的仪态和心态,充满了求知的可能,清纯而又富有广阔的天空;《沉思者》因有太多的反省,生命的可能减弱,而且也不免沉思自己身上世俗化的东西。 3.(1)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充满美好的希望的,我们能否成就自己,关键是如何去“捏塑”我们的青春期。(2)只要能扣住“青春”和文章主旨展开论述都可以。 4.AC   提示:1.考查理解词语在语境中含义的能力。此词语作者并未在语段中直接点明。而是在两件艺术品所代表人生不同阶段的对比中有所流露,《青铜时代》充满了“未知的可能”“它到底只走了生命的一小段”,《沉思者》“生命的可能减弱了,也阻碍了行动的勇猛”,而“铜锈”正是“阻碍”的因素。 2.作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从对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应该抓住:①年龄差别,“青年的裸像”“中年人支着下巴在幽思”;②第三、四段精神状态的不同,从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概括。 3.此题一要理出作者获得的启示,二要写出自己得到的启示。前一问精心阅读第六段,把握“旺盛茁壮的生命与充满美好的希望”“捏塑”“成就”也即作者阐释得到的启示了。第二问也要扣住“青春”与主旨展开。 4.A项分析不全面,作者爱《青铜时代》还因他从中得到的启示。C项“对两种不同的人生的看法”不对,是人生不同的阶段。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