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7题(9分,每小题3分)最耐渴的动物方舟子世界上什么大型哺乳动物最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而死亡,而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只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哺乳动物作为恒温动物,一般必须把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能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分蒸发掉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即时补充水分的话,全身就会很快地脱水。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身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了这个温度才不得不出汗把体温降下来。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空气可以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但是,大羚羊如此高的“高烧”,为什么却不会妨碍其正常生理功能呢?许多细节还不清楚,不过我们大体知道它是如何防止头脑发热的。来自大羚羊心脏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经过头部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在那里颈动脉变成了数百条细细的小动脉。在海绵窦还有许多流向心脏的小静脉,它们来自鼻腔,其中的静脉血在流经鼻腔时,被空气冷却了,它的温度要比动脉血低。这样,小动脉血的热量就会传递给静脉血,从而使血液在进入大脑时得到了冷却,温度能降低3摄氏度,防止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白天储存在体内的热量,到了气温较低的晚上,就会逐渐释放出来。这时候,大羚羊又能让体温一直降到36摄氏度以下,这样在第二天白天时能储存更多的体热。大羚羊的肾脏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尿中的水分,它的尿是高度浓缩的。不过,它的尿中毕竟还有些水分,它的粪便也要含有一点水分才排得出去,这样,大羚羊还是会损失一些水分,为了防止脱水,仍然需要补充水分。在无水可饮用时,它只能通过食物来补充水分。大羚羊常吃的草水分并不多,在白天只含有1%的水,不过,到了晚上,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湿度的上升,这些草的水分含量会增加20倍。大羚羊白天不进食,只在黄昏和夜间进食,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吸取食物中的水分。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做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积累更多的水分。5、下列对大羚羊适应半沙漠环境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天储存体热,晚上逐渐释放。B、大羚羊的肾脏能非常有效地将尿液浓缩,避免了体内水分流失。C、黄昏和夜间进食,最大限度地摄取食物中的水分。D、夜间进行缓慢深呼吸吸入更多氧气,以便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撒哈拉地区的大羚羊白天储存体热,因此它既不出汗也不喘气,保持了体内水分。B、大羚羊从外界最有效的补充体内水分的方式就是晚上进食。C、当来自大羚羊心脑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静脉血起到了冷却小动脉血的作用,从而防止了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D、靠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来补充体内水分是大羚羊直接获得水分的方式之一。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分蒸发也是大羚羊散发体热的方式之一,如体内水分严重流脱,就会有生命危险。B、大羚羊是体温可以变化的哺乳动物,其体温差可达10摄氏度以上。C、尽管对大羚羊如何在高体温的情况下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的这一问题还有诸多细节不大清楚,但人们已知道在血液循环中,头部的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起到了对大脑的保护作用。D、由于每次呼吸都要带走体内的水分,所以大羚羊都在夜晚进行缓慢地深呼吸,以保证体内积累更多的水分。
网友回答
5.B 6.C 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