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苏亮字景顺,武功人也。祖权,魏中书侍郎、玉门郡守。父祐,泰山郡守。 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初举秀才,至洛阳,遇河内常景。景深器之,退而谓人曰:“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将此人乎。”魏齐王萧宝夤引为参军。后宝夤开府,复为其府主簿。从宝夤西征,转记室参军。宝夤迁大将军,仍为之掾。宝夤雅知重亮,凡有文檄谋议,皆以委之。寻行武功郡事,甚著声绩。宝夤作乱,以亮为黄门侍郎。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及宝夤败,从之者遇祸,唯亮获全。及长孙稚、尔朱天光等西讨,并以亮为郎中,专典文翰。累迁镇军将军、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岐州大中正。贺拔岳为关西行台,引亮为左丞,典机密。 魏孝武西迁,除吏部郎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大统二年,拜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魏文帝子宜都王式为秦州刺史,以亮为司马。帝谓亮曰:“黄门侍郎岂可为秦州司马,直以朕爱子出蕃,故以心腹相委,勿以为恨。”临辞,赐以御马。七年,复为黄门郎,加骠骑将军。八年,迁都官尚书、使持节、行北华州刺史,封临泾县令,邑三百户。除中书监,领著作,修国史。亮有机辩,善谈笑。太祖甚重之。有所筹议,率多会旨。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荐达后进,常如弗及。故当世敬慕焉。十四年,除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拜大行台尚书,出为岐州刺史。朝廷以其作牧本州,特给路、鼓吹,先还其宅,并给骑士三千,列羽仪,游乡党,经过故人,欢饮旬日,然后入州。世以为荣。十七年,征拜侍中。卒于位,赠本官。(《周书·卷三十八》)(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齐王萧宝夤引为参军(引荐)B.寻行武功郡事(兼职)C.累迁镇军将军(积累功劳)D.领中书舍人(领导)(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亮善于待人处事的一组是①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②记人之善,忘人之过③凡有文檄谋议,皆以委之④列羽仪,游乡党⑤亮有机辩,善谈笑[ ]A.①②⑤B.①②C.②③⑤D.③④(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亮自幼知识广博,通达机敏,特别善于起草奏章。最初他被举荐为秀才,到洛阳时遇见河内人常景。常景非常器重他。B.魏国齐王萧宝夤很信任苏亮。萧宝夤建立府署时,苏亮曾担任府署主簿。萧宝夤西征时,他任记室参军。萧宝夤升任大将军后,苏亮仍然担任他的属官。C.魏文帝之子宜都王元式任秦州刺史,让苏亮担任司马。皇帝对苏亮说:“让黄门侍郎去当秦州司马,这是我爱子的意愿啊。他把你当心腹看待,你可不要恨我呀。”D.苏亮为人机敏。他总是记住别人的善行,忘掉别人的过失,推荐称许后辈,常感未尽全力,因此同时代的人都敬重仰慕他。(5)将《苏亮》一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直以朕爱子出蕃。译文:________(2)有所筹议,率多会旨。译文:________(3)荐达后进,常如弗及。译文:________(4)经过故人,欢饮旬日。译文: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1.D;2.C;3.B;4.C;解析:(1)“领”是“任职”之意。(2)A项①结构助词,表定语后置;②代词,“……的人”。B项都是介词,①“让”,②“把”。C项均作代词,相当于“他”。D项①代词,相当于“这”;②代词,相当于“这样”。(3)③表现苏亮受到宝夤的重用;(④写苏亮作牧本州时的荣耀;⑤表现苏亮的性格特色。(4)C项对皇帝的话解说不当。皇帝的意思是:黄门侍郎怎能委屈当秦州司马?只是我的爱子离开领地赴任,所以以心腹相委托,希望你不要介意。(5) 答案:(1)只是因为我的爱子离开领地赴任。 (2)有什么筹划商议,大多能领会旨意。 (3)推荐称许后辈,常感未尽全力。 (4)经过老朋友家时,欢宴十日。 解析:句(1)要注意对“蕃”的意义的正确理解;句(2)要将“会”准确翻译出来;句(3)中的“荐达”是推荐称许之意;“弗”是常用的副词,作“不”讲;句(4)要注意对“故人”和“旬”两处的准确理解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