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测试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05 12:32:48

智慧树知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2014年修订《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定义改动不大,只在列举的环境要素中增加了( )。
A:沙漠
B:湿地
C:雅丹地貌
D:溶洞
正确答案:湿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按照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对环境进行分类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我国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属于自然资源破坏问题。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以下关于环境破坏和环境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密切联系,具有复合效应
B: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有时不可逆转
C:两者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
D:噪声不属于环境污染
正确答案:噪声不属于环境污染
5、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只针对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一章
1、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把过去规定的保护人体健康改为了保障( )。
A:人民健康
B:大众健康
C:公民健康
D:公众健康
正确答案:公众健康
2、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法目的予以规定。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D: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正确答案: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也是环境保护法体系的组成部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分别组建( )和( )。
A:生态保护部
B:资源保护部
C:自然资源部
D:生态环境部
正确答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
第二章
1、耳熟能详的”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在我国最早是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当下,( )的原则已经成为各国环境法共同的原则。
A:预防为主
B:高新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
C:先污染,后治理
D:共同协作
正确答案:预防为主
4、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和保护公众权利的一个重要标志。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环境保护法的损害担责原则不包括对污染损害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被害人的人身、财产损失予以赔偿。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三章
1、2016年修改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取消了行业主管部门预审程序。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2、总量控制方法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 )提出的。
A:瑞典
B:德国
C:中国
D:日本
正确答案:D
3、属于主动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环保部门应当自该环境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 )内予以公开。
A:10个工作日
B:15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25个工作日
正确答案:C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种对环境影响活动( )评价。
A:起始阶段
B:中间阶段
C:末尾阶段
D:全过程
正确答案:D
5、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包括( )和( )。
A:民间环保组织定期检查
B: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
C:排污单位定期自行检查上报排污情况
D:公安机关的监督检查
正确答案:BC
第四章
1、环境基准不具有法律效力。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2、环境标准实施的监督部门,包括:
A:国家环保总局
B:民间环保组织
C:地方法院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正确答案:AD
3、我国的国家环境标准是由( )统一编号、发布的。
A:民间环保组织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际技术监督局
D:国家环保总局
正确答案:D
4、环保标准样品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只直接针对企业。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5、按监测目的分类,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政府授权的公益性环境监测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事务环境监测。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五章
1、环境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2、即使排污行为并没有造成环境污染损害后果,行为人仍应承担环境民事责任。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3、《环境保护法》规定,在环境民事责任方面适用( )。
A:举证责任转移原则
B: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特殊责任原则
正确答案:C
4、下列符合环境民事责任免责条件的情况有:
A:战争
B:恐怖活动
C:地震
D:台风
正确答案:ABCD
5、环境保护法中的“排除危害”实际上包括了《民法通则》《民法总则》规定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三种民事责任方式。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六章
1、环境行政处罚不具时效性,永远有效。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2、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A:行为违法
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问有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
正确答案:ABCD
3、《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 )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A:二
B:三
C:四
D:五
正确答案:A
4、作为一种行政处分,警告一般适用于轻微的行政违法违纪行为,是行政处分中最轻的一种。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5、行政处罚是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最终处分,而行政强制措施是对相对人权利的一种( )。
A:临时限制
B:永久限制
C:临时处罚
D:强行限制
正确答案:A
第七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目前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没有严格责任的规定。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2、污染环境罪侵犯的是公民的( )
A:健康权
B:生存权
C:环境权
正确答案:C
3、污染环境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4、A地经常发生野生动物袭击当地居民事件,村民甲在紧急情况下将打死野生动物,属于:
A:情有可原,仍属犯罪
B:紧急不限,无罪
正确答案:B
5、某人持有林木采伐许可证,但仍然触犯滥伐林木罪,原因可能是:
A:违反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时间
B:违反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数量
C:违反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树种
D:违反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采访方式
正确答案:ABCD
第八章
1、传统环境诉讼的发起者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2、传统环境诉讼一般针对的是民事主体。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3、传统环境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不同,并不是我国有效保护公民环境权的有效方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4、2015年的时候,最高法院设立了( ),表明在国家层面对于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推进,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A:环境审判庭
B:环境公诉团
C:环境法院
D:环境陪审团
正确答案:A
5、通过本章的学习,你觉得环境公益诉讼,针对的是:
A:民事主体
B:行政主体
C:两者都有
正确答案:C
第九章
1、公害是对特定人群造成危害。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2、( )是环境污染最重要的来源。
A:生活污染
B:农业污染
C:工业污染
D:战争污染
正确答案:C
3、公害是人类正常活动的有害副作用。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4、实现清洁生产制度只适用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于包装没有做要求。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5、废热是其他公害的一种。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十章
1、中国大气污染非常严重,首都北京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2、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超过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 )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约谈该地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
A:县级以上
B:区级以上
C:市级以上
D:省级以上
正确答案:D
3、保证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责任的两个重要制度是环保约谈和区域限批。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4、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已经呈现出煤烟型和( )复合型污染的特点。
A:汽车尾气
B:工厂废气
C:供暖废气
D:工业尘埃
正确答案:A
5、“河长制”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弥补了早先( )的不足,真正形成全社会治水的良好氛围。
A:单一治水
B:多头治水
C:推诿治水
D:分散治水
正确答案:B
第十一章
2、泥状废物和高浓度液体,也属于固体废物。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3、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只规定环境噪声的国家标准,无地方标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4、农田灌溉用水应当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禁止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或者医疗污水。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5、某尚未开业的KTV,只有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是否有权拒绝向其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
A:有权
B:无权
正确答案:A
第十二章
1、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原则包括:
A: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原则
B: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原则
C:少开发、少利用原则
D: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原则
正确答案:ABD
第十三章
1、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
A: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B:耕地、非耕地
C: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
D:耕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
正确答案:A
2、我国对水资源依法实行( )和( )。
A:用水许可制度
B:取水许可制度
C:有偿使用制度
D:有信使用制度
正确答案:BC
3、宪法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 )。
A:个人所有
B:集体所有C:混合所有
D:国家所有
正确答案:D
4、征地补偿包括:
A:土地补偿
B:安置补助
C: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
D:以上三项都是
正确答案:D
5、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A:土地类型多样
B:人均占地少
C:资源分布不均衡
D:后备资源不足
正确答案:ABCD
第十四章
1、采伐森林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2、按照森林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更新形成,将森林分为( )与人工林。
A:天然林
B:自然林
C:天生林
D:原生态林
正确答案:A
3、三有保护动物,中的“有”不包括:
A:有重要生态价值
B:有重要经济价值
C:有重要科学价值
D:有重要社会价值
正确答案:B
4、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
A:国家
B:个人
C:集体
正确答案:A
5、森林资源既可以属于国家所有,也可以属于集体所有。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十五章
1、一个国家的( )和( )是该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A:人口
B:环境
C:自然资源
D:气候
正确答案:BC
2、环境和资源主权原则对于发展中国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3、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发达国家的责任。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4、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B:“新的全球伙伴精神”原则
C:公平承担责任原则
D:合理承担污染损害责任原则
E:和平解决环境争端原则
正确答案:ABCDE
5、发达国家经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后,现在在资源消耗和排放污染物方面,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比发展中国家低。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