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5:58:45

阅读下面几段曲词,完成下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1)[端正好]一曲中创设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曲中哪一个字沟通了情与景的联系,使景与情化而为一无法分开?意象:_________作用:_________这个字是(  )(2)若将“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改成(a)“马儿快快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或(b)“马儿慢慢的行,车儿慢慢的随”,或(c)“马儿快快的行,车儿慢慢的随”,效果如何?试作分析。(3)[滚绣球]一曲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莺莺怎样的情感?(4)选出对[叨叨令]一曲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A.这段曲词写莺莺在丈夫张生和丫鬟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的痛苦之情。B.因为有外人在场,莺莺不能无遮无拦,直抒胸臆,只能委婉含蓄地表白心意。C.曲词用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口语,如车儿、马儿、花儿、靥儿、被儿、枕儿、衫儿、袖儿、熬熬煎煎、昏昏沉沉等等。D.全曲用了一连串的排比、重叠,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网友回答

答案:4.B;解析:(1)蓝天、白云、黄花、西风、大雁、红叶(六个) 情景交融,借深秋景色,抒发离愁别恨 染(2)  参考答案:(a)与情人(夫妻)分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不合,且车儿与马儿之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令人有张生要抛弃莺莺,莺莺拼命追赶的感觉。  (b)虽符合分离情景,但马儿慢,车儿也慢,两者之间的距离仍未变,仍保持一定的间隔。  (c)更不行,马儿与车儿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开了。  因此,惟有马儿慢行车儿快随才能让两者之间的距离更靠近些,才能有更多的一点儿时间相亲相随,车在马右,马在车左,比肩并行,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莺莺的痴憨、聪明、苦恼和难以割舍的惜别之情。  解析:分析时,应结合语境看哪种说法能表达出人物的心情。(3)  参考答案:景物(即“意象”)有:柳丝、疏林、斜晖。莺莺希望路旁随风飘拂的柳丝化作丝缰拴住张生远行的骏马,希望落叶之后显得疏阔的树林枝条挽住西坠的斜阳,让时间走慢点,就为了能跟张生在一起多呆一会儿。通过写景道出了莺莺不忍分离、依依惜别的深情。  解析:要善于通过景物特点揣摩人物心情。这种浸透人物情感的景物,实际上就是一种意象。(4)莺莺是无遮无拦,直抒胸臆,而非委婉含蓄地表白心意。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