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秋天》的翻译,秋天 何其芳 全文解读

发布时间:2020-07-09 21:12:16

何其芳《秋天》的翻译,秋天 何其芳 全文解读

网友回答

.·°∴ ☆..·°
  很美的文章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Shook falls fell on the ground in the early morning, the logging sound Ding Ding was fluttering the glen.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Lays down the rice fragrant which has eaten a lot,and filled the back-basket with the plump fruits and melons grew in bamboo fence .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Autumn perches in the peasant family.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Scatters the round net to the cold fog floating on the river , drawing in the tallow tree leaf's shadow which looks like the blue bream .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On the reed full of hoar frost, the light oar plunged into the water in home's direction.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Autumn plays on the fishing boat.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The countryside was more boundless in the cricket's sound .Because the mountain stream was more limpid on the stone.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236393831与热的笛孔?
  where has the tone of a flute on the farm cattle's back gone ?
  where has the flute hole of fragrance and warmth at summer night gone?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Autumn sleeps in the shepherdess eyes.
  .·°∴ ☆..·°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网友回答

《秋天》解读: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用在这里才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
  背瓜果所伴随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来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秋天)西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画面在这里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在此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化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
  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时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入心灵深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5666137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神,诗就“飘浮”起来了。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难得地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境象、风神、气韵。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处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一不和谐地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扩展资料
  《秋天》现代诗人何其芳于1932年9月创作的诗歌。此诗是以季节为题,虽朴实平常却充满诗情画意,抒发了诗人向往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与美好秋天的感情。全诗以整齐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此诗写于1932年9月19日,当时诗人正在北大哲学系读书,风华正茂,情感细腻。诗人当时感觉客观理性的哲学与自己所热爱的浪漫诗意的文学之间相差太远,于是,他常常在课堂上构筑自己的文学梦,甚至逃课去写诗。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课堂上望着教室窗子外的阳光时,乘着想象的翅膀,有感而作的。
  秋天
  作者: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天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