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液压汽车起重机从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起重机总重G=8×104N,A是动滑轮,B是定滑轮,C是卷扬机,D是油缸,E是柱塞.通过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A上升,打捞

发布时间:2020-07-29 15:11:43

如图是液压汽车起重机从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起重机总重G=8×104N,A是动滑轮,B是定滑轮,C是卷扬机,D是油缸,E是柱塞.通过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A上升,打捞体积V=0.5m3、重为G物的重物.若在打捞前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1=2×107Pa,当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为p2,重物完全出水后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3=2.5×107Pa.假设起重时E沿竖直方向,重物出水前、后E对吊臂的支撑力分别为N1和N2,重物出水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重物出水后卷扬机牵引力的功率为11875W,吊臂、定滑轮、钢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g取10N/kg)求:
(1)重物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2;
(2)支撑力N1和N2之比;
(3)重物出水后匀速上升的速度.

网友回答

解:(1)此时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S===4×10-3m2,
G物=p3S-G=2.5×107Pa×4×10-3m2-8×104N=2×104N,
F浮=ρ水gV排=103kg/m3×10N/kg×0.5m3=5000N,
p2===2.375×107Pa.
(2)重物浸没在水中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80%
G动=3750N
设钢丝绳上的力在出水前后分别为F1、F2,柱塞对吊臂支撑力的力臂为L1,钢丝绳对吊臂拉力的力臂为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N1L1=3F1L2;N2L1=3F2L2,=,F1=(G物-F浮+G动),F2=(G物+G动)
===
(3)出水后钢丝绳上的力:F2=(G物+G动)/3
重物上升的速度v物,钢丝绳的速度v绳=3v物
P=F2?v绳
v绳===1.5m/s
v物=v绳=×1.5m/s=0.5m/s.
答:(1)重物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2是2.375×107Pa;(2)支撑力N1和N2之比15:19;(3)重物出水后匀速上升的速度0.5m/s.
解析分析:(1)据P1和G,结合公式P=能计算出该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来,而后据重物完全出水后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3和上面所计算出的接触面积S可计算出车与重物的总重力,故用总重力减去原车的重力就是重物的重力;据物体的体积能计算出该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力,故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车对地面的压力F=G车+G物-F浮,故再据公式P=能计算P2.(2)若重物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此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对动滑轮做的功是额外功,故据η==,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在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即可解决.(3)由于动滑轮由三段钢丝绳吊着,且重物出水后的卷扬机牵引力的功率为11875W,故据公式P=FV可计算出绳子自由端的速度,而后可得出重物的上升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很大,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一是因为题目把所学的知识隐藏到了起吊装置这样一个实际场景中,二是因为本题所运用的公式较多,而且要求同学们能对这些公式进行灵活的运用.同学们往往对实际场景的题目感到比较头疼,特别是像本题这种复杂的实际场景.解决实际场景的题目,关键在于要把实际场景与所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建立起物理模型,再把题目已知的物理量套入物理模型中,这样一来,实际场景的题目就转化为解决物理模型的相关物理量.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