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发布时间:2020-08-04 17:43:55

材料一: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此次《刑法修正案(八)》中引人注目的修改有: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正式入罪;食品安全犯罪加重处罚,最高可判死刑;剑指黑恶势力,加大了对涉黑犯罪的刑罚力度;整治“恶意欠薪”,拒付报酬行为正式列罪……
材料二:2011年5月9日晚,知名音乐人高晓松驾车在北京发生交通事故,经酒精检测,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车,按照《刑法修正案(八)》的新规定,他将面临拘役的刑事处罚。在公众和媒体紧盯“醉驾入刑”时,高晓松成为第一个“以身试法”的名人。这种名人身份,让其醉驾的新闻在极短时间内成为舆论的热点,人们对醉驾中的种种细节都给予了关注。据此,人民网制作了《明星酒驾引热议,您咋力?》的调查。
材料三: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高晓松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人民币。(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2)醉酒驾车害人害己,做出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严惩,所以我们要做守法公民。有人认为“只要法律规定不能做的我们不要去做就不会违法了”,对此你有何看法。(3)打击醉酒驾车仅靠法律是不够的,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请问: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人们遵纪守法有何积极意义?这对国家和公民分别有什么启示?

网友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这一特征。
          材料二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材料三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片面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因此,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也是违法行为。(3)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的遵纪守法,而且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使一切违法行为在社会舆论中处于十分孤立的地位,并得到及时的揭露和有力的抵制。国家应坚持依法治国,同时加强以德治国,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公民既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一个好公民。解析第一问从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角度思考。注意与材料的对应。第二问首先判断正误。然后从违法行为的定义作答。第三问前半问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思考。后半问国家的启示围绕治国方略,公民的启示从提高道德意识加强法治观念作答。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