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古籍的保护与研究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6: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漫话古籍的保护与研究来新夏从周秦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就有了以竹木为材料的特定载体,形成中国的最早图书――简书,为中华文化提供了根本立足点。以后又逐渐发展为帛书、纸书,而在装订形式上亦从卷轴、方册、鱼鳞、蝴蝶、包背到线装,构成中国藏量极大的书群,这就是古籍。中国古籍数量之多,已难确切估计,只能用其汗牛充栋和浩如烟海等等词语来形容。但珍惜古籍却缘起甚早,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入咸阳,首先命萧何收集图书。惠帝时,又“大收篇籍”。武帝时,已是“书积如丘山”。成帝时,刘向父子主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理编目,将国家藏书分为六类,编成《别录》与《七略》。清乾隆时,按“经、史、子、集”四类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10254种172860卷,几乎涵盖了清乾隆以前,尤其是元代以前的各种主要著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古籍藏量。经过不断制作、搜求、典藏、整理的大量古籍,包容着自然和人文两大内容。各门学术无不纳于其中。是以中国古籍可称中华传统文化之总汇,也即时尚所谓国学之所在。中国古籍如此浩繁,从竹木简书到宋元善本,以至一般古籍,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遣产。作为中华子孙应有继承与保护的责任,而不能坐视其被损坏与弃置。当前的重任就是保护好古籍。保护古籍主要有三条渠道。其一是原生性保护。主要是改善庋藏条件和修补残损。中国历来注重藏书保护,特别是私人藏书,更为藏家所珍视。从汉代始,就用箧(竹制小箱子)分类置放图书。东汉以后,用黄檗染纸防蠹。魏晋时,曹曾筑石窟藏书。隋炀帝分三类抄存副本,使得大量古籍得以完整保存。明人范钦筑天一阁为藏书所,制定了许多防火、防蠹、防潮、防散失等保护措施。古籍修复技术,代代相传,技艺日精,许多残破古籍经过修补、垫衬、描画,已经恢复原貌。其二是再生性保护。历史上是传抄、刻印,而当代则是再造。在雕板印刷发明以前,主要靠书手受雇传抄。雕板时代为阅读方便,配补不足,或恢复散失,也有单册抄写的。正因抄书日渐普遍,社会上出现佣书的专门行业。有些藏书家在所藏毁损后,又大量抄存,形成大规模的再生行为。有些藏书家参与和推行刻书活动,不仅刻自己的著作,更多的是刻印重要古籍甚至珍本秘籍。当前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再造工程,则是在更精细完美的情况下,对古籍进行再生性扩量保护,对充实馆藏,普及传统文化,产生极大影响。其三,加强流通,开拓流通渠道。流通是书籍的重要功能之一。古籍的流通,历来靠两种途径:一是读书人之间通过借抄交换,有无相通;另一途径是通过市场。古籍市场始于汉,到明清时已基本形成。近年旧书业让古籍走上拍卖市场,使古籍成为商品,客观上对古籍有保护作用。我国若干大馆,馆藏古籍复本较多,如《史记》有一二十套,《四库全书》有数套,若能通过市场调剂,则各缺藏馆得以充实而知所珍惜,大馆也可以增补所缺。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古籍不受损伤的阶段,还应对古籍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进而全面研究,使古籍能更完美,更便于使用。历来除官方的整理研究外,藏书家和学者都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对古籍的内涵和外延均有所研究。清代学者对此有更显著的贡献,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清代学者都对古籍进行过丰富完美等创意性工程。他们在研究古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校勘、版本、目录、考证等专学。这四学构成清学的四大支柱,为乾嘉朴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古籍的质与量,至今文史学者犹受其惠。在完善内涵之外,他们又做了大量的外延工作,对多种古籍撰写了注、补、表、谱,考证等新著。如一些知名学者为二十四史增补了史志目录,使中国自汉至明连缀成贯通的图书目录,这是图书文化中罕见之举。因此清人著作成为了解和研究古籍的门径。6.下列关于“古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简书、帛书、纸书构成中国藏量极大的书群,为中华文化提供了根本立足点。B.我国古籍的装订形式主要有卷轴、方册、鱼鳞、蝴蝶、包背、线装、平装、骑马装订和活页裱头装。C.中国古籍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华子孙应有责任继承与保护它。D.保护古籍共有三条渠道,即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和加强流通。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们所说的古籍藏量,就是收书10254种172860卷图书的《四库全书》,它涵盖了清乾隆以前的各种著作。B.传抄、刻印和再造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几种措施。C.古籍流通主要有两种途径:以前是文人间的借抄交换,现在是市场上的买卖调剂。D.古籍从业人员应进一步了解古籍,研究古籍,保护好古籍,发掘其蕴藏,为传统文化提供研究依据和创造古籍新著,为古籍扩量尽力。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原生性保护,还是再生性保护,都应属维护行为而非创意行为。B.国家图书馆定期在各地举办全国范围的修补培训班,有意识地培养古籍修补专业人才,旨在延续古籍生命。    C.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写成后,“豪贵之家竞相抄写”。这种行为属于对古籍的再生性保护。    D.清人校读整理古书和创作古籍新著是空前的,清人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我们进修的阶梯,所以读古书只读清人有关著作即可。

网友回答

6.C(A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中国的最早图书――简书,为中华文化提供了根本立足点”。B增添信息,“平装、骑马装订和活页裱头装”分别是现代书籍、杂志和票据、信笺等的装订方法。D“保护古籍共有三条渠道”错,原文说的是“主要有三条渠道”)7.D(A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四库全书》……几乎涵盖了清乾隆以前,尤其是元代以前的各种主要著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古籍藏量”。B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历史上是传抄、刻印,而当代则是再造”。C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古籍的流通,历来靠两种途径:一是读书人之间通过借抄交换,有无相通;另一途径是通过市场”)8.D(“只读清人有关著作即可”的说法绝对)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