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齐孝公伐我北鄙。……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43:2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境,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鄙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鄙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注释 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分封鲁,为鲁国始祖;大公,即太公吕尚,成王之外祖父,他与周公共同辅佐文王、武王建立周朝,后又辅佐成王,分封于齐,是齐国的始祖。二人皆为周朝的功勋元老。 1.“展喜从之”的“从”的意思是[  ]A.听从B.参与C.从属D.跟随2.“将辱于鄙邑”的意思是[  ]A.将要羞辱鲁国B.将要使鲁国感到羞辱C.将要在鲁国受到羞辱D.将屈尊来到鲁国3.“何恃而不恐”省略的主语是[  ]A.我B.鲁僖公C.小人D.君子E.尔 4.“先王之命”的具体内容是[  ]A.使受命于展禽B.世世子孙无相害也C.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D.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5.“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的正确翻译是[  ]A.过去周公、齐大公是周王室得力的助手,一起辅佐成王,成王认为他们十分劳累。B.过去周公、齐大公辅佐周室,在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C.过去周公、齐大公与周王室关系非常密切,在左右辅佐成王,成王使得他们十分劳累。D.过去周公、齐大公是周王室非常倚重的大臣,一起辅佐成王,成王认为他们劳苦功高。6.“昭旧职”指的是[  ]A.发扬光大周公、大公辅佐成王的事业B.发扬光大周成王的事业C.发扬光大大公辅佐成王的事业D.发扬光大周公辅佐成王的事业7.“展喜犒师”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A.“展喜犒师”的行动本身使齐孝公意识到阴谋被揭露和对方已有准备,同时还因为展喜巧于辞令,义正辞严地批评了他有违“先王之命”的不义行为。B.主要是鲁国实力强大,早有准备,严阵以待;其次是展喜揭穿了齐国的阴谋后,齐孝公见无便宜可占,只得班师而还。C.展喜擅长外交辞令,向齐孝公晓以利害,又以鲁国的强大实力为后盾,使齐孝公不得不撤兵。D.齐孝公见阴谋被揭露,鲁国又坚壁清野,偷袭已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齐孝公只有率兵回国。8.把“展喜犒师”和“弦高犒师”的主要异同点进行比较,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展喜和弦高犒劳敌国军队的目的都是为了探听虚实,显示己方的实力B.齐孝公撤兵的原因和孟明还师的依据同中有异。相同点都是因为偷袭不成,不同的是齐孝公还担心诸侯国帮助鲁国C.展喜与弦高都针对对方心理展开攻势,展喜主要是针对齐孝公不能不依仗周王名号称霸的心理,以“先王之命”给他当头一棒;弦高则主要是针对秦军意图偷袭的心理,含蓄地告诫对方郑国已有准备。D.展喜与弦高都非常擅长外交辞令,展喜面对齐孝公咄咄逼人的问话,刚中有柔,层层紧逼,使齐孝公无辞可对;弦高则委婉中透露锋芒,显示郑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网友回答

答案:D;D;B;B;D;C;A;C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