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洱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便使公至于列士献诗,瞽①献曲,史献书,师箴②,瞍赋③,矇④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⑤: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 注:①瞽:乐师。  ②师箴:师:少师,是次于太师的乐官。箴:一种寓有劝戒意义的文辞。  ③瞍赋:盲人不歌而诵。  ④矇:盲人。  ⑤耆艾修之,上了年纪的师傅也经常对国王劝戒警告。 1.为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正确的答案。 (1)民不堪命( ) A.忍受 B.能、可以 C.合 (2)川壅而溃( ) A.腐烂 B.溃逃 C.溃决泛滥 (3)吾能弭谤( ) A.消灭 B.平息 C.革除 (4)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 A.决定 B.排除 C.决心 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乃”全部解释为“才”、“这才”的是 [ ] A.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若事不济,此乃天也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良乃入,具告沛公C.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3.下列各句与“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中的“目”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B.燕雀乌鹊,巢堂坛兮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D.序八州而朝同列
网友回答
答案:A,C,B,B;C;B解析: 1.(1)A (2)C (3)B (4)B2.C3.B